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個別化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被動學習態度, 小班教學精神則是朝因應個別化教學需要為目標,所以教師的角色必須有所調整,教師應減少權威的色彩,以溫馨、尊重、包容的態度面對學生, 誘發學生主動學習,教師的任務則以教學設計為主,扮演著協助者或教學經理者的角色
學生次級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追求非功利的友誼,找尋心靈自然的交流。是自我表現的趨向:青少年學生,希望掙脫成人的束縛,反傳統、反權威的作為,使得個人在同儕團體中獲得敬重。而且,青少年喜歡追求創新、發揮自我,追求自立自主,喜愛直接了當的活動,進一步追求自我表現。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學生次級文化英文關鍵字:Students’ Subcultures 參考資料陳嘉陽(2012)。教育概論(上冊),頁225。教甄策略研究中心。李佳玲(2002)。台中市國民小學學生次級文化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羅明星(2003)。國中資優班與普通...
理性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哲學思想,盛行於歐洲大陸文藝復興時期。強調個人的獨立思考,反對權威,主張凡事要用理性來判斷,而此種能力是天生的,並非來自於後天的學習。其主要的思想家有法國的笛卡兒、荷蘭的斯比諾莎、德國的萊布尼茲。
不證自明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種方法,可分為四種:(1)複雜性或專門化:職業專門性的數量和各種工作所需要的訓練水準。(2)集中化或權威階層:工作人員參與決定的比例及工作人員所屬部門參與決定領域的數量。(3)正式化或標準化:組織對成員職責及工作程序規定之程度,和成員不必遵守有關規定的程度。(4)階層化或地位體系:組織中工作間酬賞的差異和流動性。2.功能變項學校所關係的組織目的,亦可分為以下四種:(1)適應性或彈性:組織每年執行新計畫和新技術的數量。(2)生產力或效能:每年單位生產量和每年單位生產的成長率。生產力是一種量的變項;不必反映品質。(3)效率或...
存在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hou)」的關係,非是我與物(I-It)的關係。教師要把學生當人,非是物。師生均為主體,教師不該以權威凌駕學生,應與學生進行對話討論,讓學生透過課堂提問了解自己。
社會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童第一個接觸階級、科層環境的場所。學校不只教導兒童閱讀、書寫和其他領域的技巧,同時也是訓練他們尊重權威、準時、遵守規定的地方,這些技巧為他們日後進入看重這些特質的組織工作,預作暖身。 參考文獻註1:譚光鼎(2010)。教育社會學,頁78-84。學富。註2:齊力(2009)。社會學,頁80-88。雙葉書廊。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教學資源入口網:
史比量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比量表(Stanford-Binet Scale)目錄1 起源2 修訂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起源比西量表雖然於自於法國,卻是在美國發揚光大,1916由美國史丹佛大學推孟(Terman)及同事共同發表比西量表史丹佛修訂版,簡稱史比量表,也是應用最廣最具權威的個別智力測驗。(註1.3) 修訂1. 比起比西量表,1916年修訂史比量表有三分之一的題目是新增的,且也將許多舊題目修改並重新分配到不同年齡層,同時也增加原先標準化量表樣本的數量。最重要的特點是,改採德國心理學家史騰(Stern)所創的比率智商(ratio inte...
進步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歐恩斯坦(Allan Omstein)指出,進步主義者通常宣告下列幾點是他們所一致譴責的:(1) 權威性的教師;(2) 極端信賴教科書或古板乏味的教學方法;(3) 對知識和事實資料加以死記的那種被動學習;(4) 在教育的四周築建了重重阻隔,企圖將教育孤立於現實之外;(5) 使用威嚇或肉體懲罰作為訓練的方式。[註2] 備註[註1]George R.Knight著,簡成熙 譯(2011)。教育哲學導論,頁114。五南。[註2]George R.Knight著,簡成熙 譯(2011)。教育哲學導論,頁116。五南。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種類型的權力都可能用在教育上。規範型權力是以德服人,學生是心悅誠服的學習,當然先決條件是教師要有道德權威,且把教學活動設計的活潑有趣來吸引學生。利酬型權力是以利誘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如給獎品或用以後聯考成功為誘因,當然其最後目的仍是希望能引出學生的興趣;等而下之的就是強制型權力,也就是以體罰來使學生就範。以上三種權力類型都可能為教師所使用,當然應以規範型權力的使用為尚。而是否必須用到體罰,事實上教師本身也必須負相當的責任,也就是教師應改善其教學以吸引學生,而不是用強制的手段。當然由於大班教學等因素,使得教師無法完全配合個別...
華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向,角逐那權力的力量。(註2) 師生衝突關係論學校本身是一種強制性的機構,教師高高在上,由成人授以權威,學生只能遵從權威,接受指導,並且遵守規定,老師強制學生學習正式課程,學生雖表面上遵從於權威下的指導,實際上卻是免強學習,並非實質想要習得的課程,因此學生之間樂於參與同儕間的活動,卻厭於去上所謂的正式課程。華勒在分析師生關係時,他強調其中關係的是支配與從屬,也就是說是一個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