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732 ms
共 19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為功能分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功能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乃是假設幼兒之所以從事問題行為,其背後皆有目的。例如在教室內尖叫,可能要獲得(get)老師的注意,也可能因為教室的森度太高,而想逃避(escape)濕熱難耐得情境,所以利用尖叫來達成獲得或逃避的目地,因此幼兒賦予尖叫行為具有作用的功能。行為功
|
能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本領。《呂氏春秋.離俗覽.適威》:「民進則欲其賞,退則畏其罪,知其能力之不足也。」唐.柳宗元〈牛賦〉:「命有好醜,非若能力。慎勿怨尤,以受多福。」
2.從心理測驗的觀點看,能力的涵義有二:一為個人目前實際具備的能力;一為個人可經由學習或刺激而展現出的潛在能力。
3.合乎法律規定,可以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資格。如行為能力。
4.平常儲藏在物體內部,一旦顯著,即能發揮各種功效的物理力量。
|
才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智與能力。《三國志.卷一六.魏書.杜畿傳》:「樂安、廉昭以才能拔擢,頗好言事。」《三國演義》第七回:「吾乃袁氏之故吏,才能又不如本初。」也作「材能」。
|
口語表達能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語表達能力(Oral Expression) 口語表達能力依照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的定義,「口語」是指「談話所用的語言」,「表達」則是「將心中的思想藉語文或行為的方式傳遞給別人,或傳遞訊息。」而「口語表達」的內涵,林寶貴(2002)認為是正確的發聲、構音及合乎文法規則的言詞;羅秋昭(1996)則認為是語音、語詞、語法。總括來說,口語表達是指個人透過口頭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在表達的過程中, |
慎謀能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事細密的策畫,謹慎的謀慮,並能夠當機立斷。如:「處變不驚,慎謀能斷。」
|
官能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官能團。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中決定其化學性質的原子或原子團。例如:決定醇類性質的是羥基-OH,決定醛類性質的是甲醯基(或稱醛基)-CHO。烯烴(alkene)以及炔羥(alkyne)和胺類分子中的胺基(-NH2)、羧基類分子中的羧酸(-COOH),前者為鹼性,後者為酸性。環境中許多有機汙染物的汙染作用與行為大都是功能基與環境中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形成的。
|
運動技能學習三階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動技能學習的階段,因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分類法,其中費茲(P.M. Fitts)與波斯納(M.I. Posner)認為運動技能學習可分為三個階段,茲將三階段說明如下:
1.認知階段:認知指對感官訊息的解釋,初學者在剛開始學習一項新的動作技能時,動作的變化能透過視覺的接受訊息,而將訊息傳入中樞神經,這些訊息傳入中樞神經時,認知作用會對動作加以比對、解釋,存入長期記憶中。 此階段的動作容易產生錯誤,動作出現不協調,不穩定的狀態,學習者並不知自己的缺點在那裡。 此階段,體育教師應多給予適當的口頭指導,讓初學者對技能目標有普遍的了解,此階段較常用的教學方法... |
教學效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教學效能的概念源自於班杜拉()的自我效能,因此,在說明教師教學效能前,須先對自我效能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解。班杜拉對自我效能(self-sfficacy)曾做過如下的定義:為了達到特定的目標,個人再行動前組織、規劃
|
先備能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備能力是強調在從事某項新學習時所必須事先具備的能力或必須先要學會的能力,也就是說,非得要精熟一下層能力,才可能進一步學習次上層能力,此源於蓋聶(Robert Gagné)的學習階層論。蓋聶認為學習活動應有合理的先後順序,先學會簡單的才能學會複雜的。於是前一學習變成後一學習的「先備能力」或稱「下層能力」(subordinate capacities),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基礎能力」。
從另一個角度看,先備能力可視為一種學習的「準備」或是「學習的內在條件」。這種觀念意味著學習具有累積的特性,即簡單的學習是複雜學習的基礎,先前所學到的能力可遷移到後來的學習。 蓋聶的學... |
顢頇無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音:ㄇㄢˊ ㄏㄢ ㄨˊ ㄋㄥˊ
解釋:形容不明事理,糊裡糊塗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