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不通達的或不活動的。如:「死巷」、「死水」、「死結」。
多難興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仗。 (2) 險:險要的地勢。 (3) 務:盡力從事。 (4) 亨神人:亨神人,指人、神相通;通達人神,可得人和、獲天助。亨,通達。 (5) 務:追求。 (6) 虞:料想、猜測。 (7) 守宇:所守的領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通達的大道。《文選.鮑照.蕪城賦》:「重江複關之隩,四會五達之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通達的。《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上.婼羌傳》:「去長安六千三百里,辟在西南,不當孔道。」
張口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口結舌」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一個人恐懼慌張,或理屈說不出話的樣子。在《莊子》的〈秋水〉篇中有記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談:公孫龍認為自己最通達事理,博聞善辯,勝過所有口才好、學識高的人。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為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認為公孫龍就像井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這樣以管窺天、以錐指地是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的玄妙之處,要他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就像邯鄲學步,非但沒有學成,反而將自己原有的學問失去了。公孫龍聽了魏牟的話後,「口呿而不合,舌舉而不下」,意思是說嘴巴張開而合不攏,舌頭舉起卻放不下,也就是張口結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典源又見《莊...
通權達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權達變」當從「權變」演變而來。權,原來是秤錘的意思。秤錘的移動隨所秤的物品輕重而變,所以「權」本來就可引申為「隨宜變通」的意思。如《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權也。」就是這個意思。後來更有「權變」一詞,用來指隨機應變。因為權變即為人情通達的表現,所以又有「通權達變」的說法。較早的文獻像《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傳二》。這裡作「應權達變」,意思是一樣的。漢獻帝二十四年秋天,劉備的部下上書漢帝,聯名推舉劉備為漢中王,並擔任大司馬的職位,以整合軍隊和同盟的力量,討伐叛亂勢力。劉備接受推舉後,立刻上書獻帝,說明現今國家局勢動盪,逆臣曹操當道。如果一時權宜所作的處置,可以...
窮則變,變則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易經.繫辭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指當事物發展到極點、窮盡的時候,就必須求變化,變化之後便能夠通達,適合需要。《老殘遊記二編》第五回:「只是一個變字。《易經》說:『窮則變,變則通。』天下沒有個不變會通的人。」
豁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忽然明白、通達的樣子。[例]聽他一席話,我心中迷團豁然貫通。
時雨春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出自《孟子.盡心上》,內容是寫君子有種教人的方法,分別是像及時雨一樣及時的潤育教化、成就他的德行、通達他的才能、應答他的問題以及沒有在門下受業,但私自以君子的言行為榜樣,來培養自身這五種。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春風化雨」,用來指適合草木生長的和風及雨水;亦用於比喻師長和藹親切的教導。
空中樓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高明通達者。《二程遺書》卷七:「邵堯夫猶空中樓閣。」元.侯克中〈邵子無名公傳〉詩:「醉裡乾坤元廣大,空中樓閣更高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