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1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智仁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智慧、仁德、勇敢。儒家思想中認為君子所必須具備的三種德性,有「三達德」之稱。
|
仁者與物同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仁者與物同體」一語出於〔二程集]卷二上。是明道先生的話,大義為說明仁者所達的至高境界。原文是:「學者須先識仁 ,仁者渾然與物同體。」又說:「醫書言手足痿痺為不仁,此言最善名狀。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莫非己也,認得為己,何所不至?」
仁者是能自覺本心之善者,以仁心作為生命的主宰,推己及人,再由人及物。仁者與物無對,與物同體,渾然無分,物我內外通而為一,沒有阻隔。具體的說,即是沒有人我之分,也沒有物我之別;是一種廓然大公的氣象。再切近一點說,即是沒有「一己」之私,沒有人我分屬的界限;推衍為沒有私欲,沒有占有心,才能博施濟眾。 |
不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仁厚、不仁慈。《孟子.公孫丑上》:「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也。」《三國演義》第三回:「丁原不仁,吾已殺之。肯從吾者在此,不從者自去!」
2.知覺麻痺,不能靈活運動。《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超年最長,今且七十。衰老被病,頭髮無黑,兩手不仁,耳目不聰明,扶杖乃能行。」《朱子語類.卷二○.論語.學而篇上》:「問:『四肢痿痺為不仁。莫把四肢喻萬物否?』」
|
杏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薔薇科「杏」或「山杏」乾燥種核中之種仁。扁圓略呈心臟形,味美,微苦,可炒食,亦可入藥。也稱為「杏核仁」、「杏核兒」。
|
仁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德惠。因德惠普施有如風吹萬物。《晉書.卷九二.文苑傳.袁宏傳》:「輒當奉揚仁風,慰彼黎庶。」《文選.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詩》:「大晉統天,仁風遐揚。」
|
仁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仁愛的德澤。《淮南子.繆稱》:「善之由我,與其由人,若仁德之盛者也。」《宋書.卷二.武帝本紀中》:「自歷世所賓,舟車所暨,靡不謳歌仁德,抃舞來庭。」
|
仁人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行寬厚而熱心助人的人。《晉書.卷三○.刑法志》:「刑之則止,而加之斬戮,戮過其罪,死不可生,縱虐於此,歲以巨計。此迺仁人君子所不忍聞。」《金瓶梅》第一回:「亙古及今,仁人君子,弗合忘之。」
|
悖德害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悖德」為背理逆亂,違反正道之意;「害仁」為凶暴殘虐,滅絕天理之意。語見〔張子全書‧西銘〕:「違曰悖德,害仁曰賊,濟惡者不才,其踐形惟肖者也。」
張載云:「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西銘〕),認為人之形體既為天地之氣所構成,故人原本應具有天地之性,即天地之理,但後天環境,常使私慾滲入天性中,致人世間有「悖德」之事發生。他強調天理與人慾之區別說:「燭天理,如向明,萬象無所隱;窮人欲,如專顧影間,區區於一物之中爾。」(〔大心篇〕)人若依循天理行事,如同點燭一樣,目光向前,但見一片光明,而萬物皆呈現眼前;而依循人慾行事,就好比目光向下,專注自己的影子,而看不見其他物... |
仁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仁德的人。《論語.憲問》:「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文選.司馬相如.難蜀父老》:「仁者不以德來,強者不以力并。」
|
仁者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仁者壽」是說有仁心的人,安於義理,少思寡欲,因此恬淡多壽。東漢荀悅在所著〔申鑒.卷三〕對「仁者壽」加以詮譯;他分析仁者多壽的原因在於:「仁者內不傷性,外不傷物,上不違天,下不違人,處正居中,形神以和。」荀悅談養性之道,倡導中和之理,而有仁德的人,不論對己、對人、對物、對天,皆不違背中和之道,故災禍不致降臨其身。加以仁者常自我反省,謹言慎行,心中坦然,沒有愧疚,亦無憂慮,必然長壽。
仁者固然長壽,但荀悅也提到仁者顏回的英年早逝及冉伯牛有惡疾而卒;他以「麥不終夏,花不濟春」來說明,認為麥與花有形的生命不長,麥雖不踰夏而秀,花雖不越春而榮,但仁者不憂,故君子不應以壽元之長短為慮,...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