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171.8813 ms
共 10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價值邏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於善惡與美醜的價值問題,向來思想家皆認為非邏輯問題,故實證論及行為主義乃有所謂價值中立或價值免談之論。五十年代初期,方賴特(Von wright)依程態邏輯系統推演出價值邏輯系統。中國儒家思想著作中每多價值判斷的推理,以往每視為非科學、非邏輯,此後當可依最新的價值邏輯理論予以論述。
|
附加價值經銷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將一系統或產生附加或增加價值後再銷售之企業。例如它從不同供應商購買一CPU和週邊裝置,又從另一供應商購買圖學軟體然後將這些裝配成一個特殊的電腦輔助設計(CAD)系統銷售。
|
生命價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多數人都會認為生命是無價的,且願意以全部的財富去避免死亡,甚至若要經濟個體接受死亡的補償可能是一個無限大的金額,然而,就經濟問題的研究,我們探討的是經濟個體在一定期間內願意支付多少金額降低某一比例的死亡機率,或者是願意接受多少金額的補償,讓死亡機率提高某一分百比,假設有一礦工,在一年的死亡機率是0.04,現此人願意接受一個年死亡機率為0.03,但年薪較礦工年薪減少10萬元的工作,則我們可說此人對降低1%的年死亡率的願付金額為10萬元。此生命價值稱為統計生命價值,或稱為趨避死亡的統計生命價值。
|
文化的價值創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蘇俄(現在的獨立國協)哲學家巴達耶夫(N. Berdyaev, 1874~I948)認為,文化的開始不是一種新的人類生活或新的生活方式的創造,而是各種新的價值的創造;就是「文化價值創造論」。
他認為從初始的文化發展到高度的文化,各種文化有必死的和不死的,因為它們具有時間性和永久性的原則。所以每個文化有出生時期、發達時期,也有起伏升降、衰老死去,但是在論斷永久價值中,創造價值是永遠存在的,如羅馬的法律、希臘的美學和哲學,至今仍然為人稱道。 他又認為文化的價值創造,才能保持文化的壯健而不死;如果一個文化中,有熱烈的生活欲(奢華享受),而不思創造,即會把人們的創作天才... |
事實與價值二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實與價值二分是指把事實與價值視為不同且沒有關聯的一種主張。這種觀點可溯自十八世紀的古典經驗論者休姆(David Hume)。他主張善惡純係感情的對象,而非理性的對象。理性所處理的是「事實」問題,因而由「實然」(is)不能導出「應然」(ought),也就是事實無法導出價值的意思。其後,後設倫理學(meta-ethics)的先驅穆爾(G.E. Moore)提出若由實然導出應然,就是犯了所謂「自然主義的 誤」(naturalistic fallacy)。而邏輯實徵論者(logical positivist)更認為價值不過是一些思辨的玄思而已,不能透過「可檢證性原則」(principle of ...
|
價值祛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價值祛除是指在進行科學研究時,盡量避免個人評價,以達到研究之客觀要求。
有關社會科學研究是否容許價值判斷滲入其中的問題,本世紀初,韋伯(M. Weber)和許莫勒(G. Schmoller)為首的「社會政策聯盟」(Verein für Sozialpolitik)中的學者曾有激烈的論戰。韋伯在論戰中堅守「價值中立」的基本立場,認為社會學為要足以稱為科學,不容任何價值判斷干擾研究的客觀性。 就教育研究領域而言,採取經驗分析研究導向者大都本於「價值祛除」或「價值中立」的基本原則,以對教育進行嚴格而確實的經驗研究。羅赫納(R. Lochner)一九六三年出版的〔德國教... |
價值指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貨幣單位表示的各種事物的價值標準。如商品零售額、國民年所得額等。在統計學中常用價值指標對不同實物進行綜合計算。
|
新聞價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判斷一則新聞是否能引起閱聽眾興趣的標準,主要包括時宜性、鄰近性、重大性、顯著性、奇特性、人情趣味等。
|
股票價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股票流通的價值。其受票面價格、股息、利率、市場供需等影響,與價格的意思不同。
|
附加價值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加價值法為計算教育利益的方法之一種。其特色在根據受教者個人的特質與性向,來預測他未來的成就,並將他受教育後實際獲得的成就,加以比較。藉著比較實際成就與預期成就之間的差異,就可以推算出教育帶給受教者的附加價值。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