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69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蟠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神話中的仙桃。傳說數千年結果一次,吃了可以成仙得道、長生不死。[例]西遊記中齊天大聖看守天庭的蟠桃園,卻把蟠桃都偷吃了。
塵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間罪惡太多,故佛家稱人間為「塵寰」。宋.蘇軾〈次京師韻送表弟程懿叔赴夔州運判〉詩:「仲氏新得道,一漚目塵寰。」《紅樓夢》第一五回:「逝者已登仙界,非碌碌你我塵寰中之人也。」
真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道家稱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稱道士。《莊子.天下》:「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金瓶梅》第一二回:「有一孫真人,擺著筵席請人,卻教座下老虎去請。」
稽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額觸地的敬禮。《管子.輕重丁》:「稱貸之家皆齊首而稽顙曰:『君之憂萌至於此,請再拜以獻堂下。』」唐.裴鉶《傳奇.裴航》:「盧顥稽顙曰:『兄既得道,如何乞一言而教授?』」
蟬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人脫去肉體軀殼,得道成仙。指死亡。唐.貫休〈經曠禪師院〉詩:「再來尋師已蟬蛻,薝蔔枝枯醴泉竭。」清.全祖望〈梅花嶺記〉:「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師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蛻,實未嘗死。」
王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衡》一書的方法可說是講求實踐檢驗的方法。〈薄葬〉篇說:「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空言虛語,雖得道心,人猶不信。」,他接著又說:「唯聖心賢意,方比物類,為能實之。」所以,不但考之以心,考的還要是聖心賢意;效之以事。和西方或者講實驗、或者講上帝的觀點相比,王充繼承了中國文化中這種源遠流長的先進的方法論。強調了實踐檢驗,而不只是實驗檢驗。強調了類推、類比,通過類推、類比等方法比單純的實驗能更有效的找到能符合實踐的答案。 著述除了八十五篇的《論衡》以外,據王充《後漢書》本傳云:「年漸七十,志力衰耗,乃作《養性書》十六篇,...
高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行深厚的僧人。[例]得道高僧
離鄉別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來,非但不能得到正道,反而被文字的枷鎖所綑綁,無法解脫。因此他鼓勵求道者應該離開故鄉,到外地去求訪得道名師,親身追求正道,如此才不會被經典文字所迷惑。後來「離鄉背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離開故鄉,在外地生活。
防意如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句譬喻經.卷一.心意品》昔佛在世時有一道人,在河邊樹下學道。十二年中貪想不除,走心散意但念六欲1>,目色耳聲,鼻香口味,身更心法,身靜意遊,曾無寧息。十二年中不能得道。佛知可度,化作沙門2>,往至其所,樹下共宿。須臾3>月明,有龜從河中出,來至樹下。復有一水狗飢行求食,與龜相逢,便欲噉4>龜。龜縮其頭尾及其四腳藏於甲中,不能得噉。水狗小遠,復出頭足,行步如故,不能奈何,遂便得脫。於是道人問化沙門:「此龜有護命之鎧5>,水狗不能得其便。」化沙門答曰:「吾念世人不如此龜,不知無常放恣六情,外魔得便形壞神去。生死無端,輪轉五道6>。苦惱百千皆意所造,宜自勉勵求滅度安。於是化沙門即說偈7>言:「有...
背井離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來,非但不能得到正道,反而被文字的枷鎖所綑綁,無法解脫。因此他鼓勵求道者應該離開故鄉,到外地去求訪得道名師,親身追求正道,如此才不會被經典文字所迷惑。後來「離鄉背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離開故鄉,在外地生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