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高枕無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六.㠠山遠公話》:「但賤奴若得道安論義,如渴得漿,如寒得火,請相公高枕無憂。」
前功盡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前功盡棄」。見「前功盡棄」條。 01.《太平廣記.卷六一.王妙想》引《集仙錄》:「修道如初,得道有餘。多是初勤中惰,前功併棄耳。」 參考詞語︰前功盡廢注音︰ㄑ|ㄢˊ ㄍㄨㄥ ㄐ|ㄣˋ ㄈㄟˋ漢語拼音︰qián gōng jìn fèi釋義︰即「前功盡棄」。見「前功盡棄」條。 01.宋.洪邁《夷堅志丁志.卷一二.淮陰民女》:「師若飲酒破齋,則前功盡廢,實為可惜。」 02.《三國演義.第一二○回》:「若輕召還,前功盡廢,誠可惜也。」 參考詞語︰前勞盡棄注音︰ㄑ|ㄢˊ ㄌㄠˊ ㄐ|ㄣˋ ㄑ|ˋ漢語拼音︰qián láo jìn qì釋義︰即「前功盡棄」。見「前功盡棄」條。 01.清.方...
坐以待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三國志.卷五二.吳書.張顧諸葛步傳.張昭》裴松之.注:「習鑿齒曰:『……昭為人臣,不度權得道,匡其後失,……及追忿不用,歸罪於君,閉戶拒命,坐待焚滅,豈不悖哉!』」 參考詞語︰坐而待弊注音︰ㄗㄨㄛˋ ㄦˊ ㄉㄞˋ ㄅ|ˋ漢語拼音︰zuò ér dài bì釋義︰弊,通「斃」。「坐而待弊」猶「坐以待斃」。見「坐以待斃」條。 01.《新五代史.卷二.唐臣傳.任圜》:「其如拒守經年,傷吾大將,一朝困竭,方布款誠,以此計之,子亦難免。然坐而待弊,曷若伏而俟命?」 參考詞語︰坐而待斃注音︰ㄗㄨㄛˋ ㄦˊ ㄉㄞˋ ㄅ|ˋ漢語拼音︰zuò ér dài bì釋義︰猶「坐以待斃」。見「坐以待斃」...
節外生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一事,自古以來,諸佛強調只能自悟,歷代祖師不落言詮,經藏注解怎麼注也涵括不盡,若單用眼睛去看是無法得道的。所以一個人若是陷溺於自以為是的知識,難免就會節外生枝了。朱熹〈答呂子約書〉文中有段話說:「若左遮右攔,前拖後拽,隨語生解,節上生枝,則更讀萬卷書,亦無用處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在沒把道理弄清楚之前,隨意去胡亂解說,就像「節上生枝」,只會把道理越弄越紛歧,因此讀再多的書也沒用處。
心平氣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肉為滋味也。」 02.《朱子語類.卷一一.學五.讀書法下》:「讀書閑暇,且靜坐,教他心平氣定,見得道理漸次分曉。」 參考詞語︰心正氣和注音︰ㄒ|ㄣ ㄓㄥˋ ㄑ|ˋ ㄏㄜˊ漢語拼音︰xīn zhèng qì hé釋義︰猶「心平氣和」。見「心平氣和」條。 01.唐.權德輿〈叔父故朝散郎華州司士參軍府墓誌銘序〉:「故祕書包公謂公內外脩理,心正氣和,君子以為知言。」 參考詞語︰心和氣平注音︰ㄒ|ㄣ ㄏㄜˊ ㄑ|ˋ ㄆ|ㄥˊ漢語拼音︰xīn hé qì píng釋義︰猶「心平氣和」。見「心平氣和」條。 01.宋.蘇轍《欒城應詔集.卷一一.試論八首.既醉備五福論》:「百姓相與歡樂於下,而後君臣乃相...
羽化登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道而飛昇成仙。形容人遠離塵囂,飄灑如臨仙境。宋.蘇軾〈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也作「羽化飛天」。
羽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得道成仙。《南史.卷七五.隱逸傳上.褚伯玉傳》:「君當思遂其高步,成其羽化。」宋.蘇軾〈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裝模作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道流1>,真佛無形,真法無相。爾2>秖3>麼幻化上頭作模作樣,設求得者,皆是野狐精魅4>,並不是真佛。是外道5>見解。夫如真學道人,並不取佛,不取菩薩羅漢,不取三界殊勝,迥無獨脫,不與物拘。乾坤倒覆,我更不疑;十方諸佛現前,為一念心喜;三塗地獄頓現,無一念心怖。緣何如此?我見諸法空相,變即有,不變即無。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以夢幻空花,何勞把捉! 〔注解〕 (1) 道流:道士之輩。 (2) 爾:你。 (3) 秖:通「祇」,只是。 (4) 野狐精魅:狐精妖魅。指那些裝模作樣、假裝得道之人。 (5) 外道:不正的派別。
返老還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記載了一個關於「返老還童」的故事。淮南王劉安是漢朝的貴族,他雖然享盡榮華富貴,可是仍想要長生不老,得道成仙。有一天,有八個老人前來拜訪他,說自己是仙人。劉安見他們老態龍鍾的,心想仙人不是都應該長生不老,青春永駐嗎?於是認為他們在騙人,就叫守門人打發他們離開。老人們就說:「你既然嫌我們老,那我們就變得年輕一點吧!」於是一個轉身,這八個老人就變成八個童子了。
識途老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老馬識途」之典源,提供參考。 《韓非子.說林上》管仲1>、隰朋2>從桓公3>伐孤竹4>。春往冬反5>,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於老馬與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 〔注解〕(1) 管仲:管夷吾(?∼西元前644),字仲,春秋齊國潁上人。初事公子糾,後事齊桓公為相。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桓公尊為「仲父」,為法家之祖。諡敬。世稱為「管子」。(2) 隰朋:生卒不詳,齊國大夫,曾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