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長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指佛教的得道高僧或基督教長老會中的執事者。[例]山上的古寺,由著名的長老住持,因此香火鼎盛。
神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家稱得道而神通變化莫測的人。後泛指神明、仙人。《大宋宣和遺事.元集》:「頃之,遊一宮闕,乃瀛洲神仙之境,得與明達后邂逅。」《三國演義》第三八回:「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苦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痛苦的處境。《紅樓夢》第六三回:「這恐是虔心得道,已出苦海,脫去皮囊,自了去也。」
心堅石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古代有人修道四十七年,終於用木鑽把磐石穿透,得道昇天的故事。見晉.干寶《搜神記》卷一。比喻人意志堅決,任何艱難都能克服。如:「積砂成塔,心堅石穿,只要你下定決心,努力去做,相信必有功成名就的一天。」《朱子語類.卷一二一.朱子一八.訓門人九》:「古人所謂心堅石穿,蓋未嘗有做不得底事。」
前功併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前功盡棄」。見「前功盡棄」條。01.《太平廣記.卷六一.王妙想》引《集仙錄》:「修道如初,得道有餘。多是初勤中惰,前功併棄耳。」 
分庭伉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夫對您無禮,您卻彎腰屈身,對他如此恭敬,有點不合理吧?」孔子便趁機教育子路,指出人無貴賤之分,只要懂得道理,都值得尊敬。文中的「分庭伉禮」指諸侯以分處庭中,相對設禮,以平等的禮節對待孔子。後來「分庭抗禮」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當。亦用於比喻兩者對立。
隨寓而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德孚聽了笑著回答:「我是把忠信孝友這樣的禮法看成浩渺煙波,把安身之處當成承載我的舟船。從前馮夷得道而能悠遊大川,漁夫語畢便順著蘆葦離開,我想也是如此罷了!」德孚話中用了《莊子》中的兩個典故,馮夷和漁夫都是得道高人,由於掌握了自然之道的本體,所以能安於所處的境遇,無入而不自得。德孚以此喻己,說明自己的行為並無矛盾,反而是反樸歸真,以本真去應和環境的變化,再順勢表現在行為上,所以無法以一般「隱」與「不隱」的形式來作判斷。也正因為他了解順道而行的哲學,所以才能「隨所寓而安之為舟舫」,即使在充滿人為虛文的世界裡,亦悠游無所累。後來「隨遇而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能安於所處的環境,後...
分廷抗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夫對您無禮,您卻彎腰屈身,對他如此恭敬,有點不合理吧?」孔子便趁機教育子路,指出人無貴賤之分,只要懂得道理,都值得尊敬。文中的「分庭伉禮」指諸侯以分處庭中,相對設禮,以平等的禮節對待孔子。後來「分庭抗禮」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當。亦用於比喻兩者對立。
失道寡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事違反正義公理者,得不到多數人的援助。《孟子.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換骨脫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脫胎換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脫胎換骨」是道家修煉之法。在道家修練中,「脫胎」指修道成仙,脫去凡胎;「換骨」指換去俗骨而成仙骨。唐.呂巖〈寄白龍洞劉道人〉詩有:「十月脫胎吞入口,忽覺凡身已有靈」兩句。呂巖就是呂洞賓。詩的大意是說要得道成仙,不必向山中尋長生不死藥,只要就鼎煉金丹。經過十月精煉,玄珠已成丹,服用之後,漸脫凡身,轉成仙胎。呂巖另有七言〈送鍾離離雲房赴天池會〉詩,中有「先生去後身須老,乞與貧儒換骨丹」兩句,意思是說鍾離此去得道上天壇(指天池會),我自己則會逐漸老去,是否可請鍾離道人賜下金丹,好讓自己也能換骨得道。這是「脫胎換骨」的本義。後來引申,凡是人的身心、詩文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