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遊刃有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的「無厚之刃」。文章中,莊子用「遊刃必有餘地」來形容庖丁運使無厚之刃的自由揮灑,比喻處理世事,已臻得道的境界,後來就從這裡演變成「遊刃有餘」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做事能勝任愉快,從容不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拿。如:「取款」、「各取所需」、「探囊取物」。唐.常建〈宿五度溪仙人得道處〉詩:「前溪遇新月,聊取玉琴彈。」
離鄉背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來,非但不能得到正道,反而被文字的枷鎖所綑綁,無法解脫。因此他鼓勵求道者應該離開故鄉,到外地去求訪得道名師,親身追求正道,如此才不會被經典文字所迷惑。後來「離鄉背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離開故鄉,在外地生活。
分庭抗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夫對您無禮,您卻彎腰屈身,對他如此恭敬,有點不合理吧?」孔子便趁機教育子路,指出人無貴賤之分,只要懂得道理,都值得尊敬。文中的「分庭伉禮」指諸侯以分處庭中,相對設禮,以平等的禮節對待孔子。後來「分庭抗禮」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當。亦用於比喻兩者對立。
風調雨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醒世恆言.卷三八.李道人獨步雲門》:「故有得道的皇帝,遇著天下太平,風調雨順,親到泰山頂上,祭祀嶽神,刻下一篇紀功德的頌,告成天地。」
脫胎換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修煉得道,脫換凡人之軀殼而成仙。比喻澈底改變。宋.葛長庚〈沁園春.要做神仙〉詞:「常溫養,使脫胎換骨,身在雲端。」《西遊記》第二七回:「那長老自服了草還丹,真是脫胎換骨,神爽體健。」也作「換骨脫胎」、「抽胎換骨」。
一目了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一目瞭然注音︰| ㄇㄨˋ ㄌ|ㄠˇ ㄖㄢˊ漢語拼音︰yī mù liǎo rán釋義︰即「一目了然」。見「一目了然」條。 01.《朱子語類.卷一三七.戰國漢唐諸子》:「見得道理透後,從高視下,一目瞭然。」(源) 02.《孽海花.第一九回》:「卻說這中堂正對著那圍場,四扇大窗洞開,場上的事,一目瞭然。」 參考詞語︰一目即了注音︰| ㄇㄨˋ ㄐ|ˊ ㄌ|ㄠˇ漢語拼音︰yī mù jí liǎo釋義︰即「一目了然」。見「一目了然」條。 01.元.戴表元〈讀易蠡測序〉:「而徐君機神敏給,於天人性命、事物精麤之理,他人經年歷紀而未喻者,一目即了。」 參考詞語︰一覽了然注音︰| ㄌㄢˇ 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驚慌、忙亂。通「慌」。唐.盧藏用〈陳子昂別傳〉:「(段簡)將欲害之,子昂荒懼,使家人納錢二十萬。」《劉知遠諸宮調.第二》:「知遠聽得道,好驚荒,別了三翁,急出祠堂。」
口是心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必須身骨清潔、資質聰慧,再配以師傳的口訣。故事中的程偉想學的就是這種方術,但屢試不成。而他的妻子是得道的人,只用少許的藥與水銀共同煎煮,一下子就煉出了白銀。程偉想盡辦法討好妻子,要她傳授祕方,但因為她認為程偉的資質不適學習此術,所以嚴加拒絕。程偉便起了歹心,準備以暴力使她屈服。其妻得知後告誡他說:「道術只能傳授給合適的對象,遇上這種人,就是路上偶然相遇,也可以傳給他。如果口中說的一套,心思卻充滿邪念的人,縱然把我逼死,我也不會傳的。」但程偉並沒有就此放棄,仍是苦苦相逼,結果把妻子逼瘋而死。此處原文中的「口是而心非者」,指的是口中說一套,心中卻是充滿邪念的人。另外在《抱朴子.內篇.微旨》亦見「...
一目瞭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一眼就能完全清楚。《朱子語類.卷一三七.戰國漢唐諸子》:「見得道理透後,從高視下,一目瞭然。」也作「一目了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