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妄之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一人把牛繫在路上,卻被路人牽走,而使當地人平白受到懷疑和搜捕。語出《易經.妄卦》:「六三,無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比喻意外的災禍。《抱朴子.內篇.微旨》:「盜賊甚多,將何以卻朝夕之患,防無妄之災乎。」也作「毋望之禍」、「無妄之禍」。
水深火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黃宗炎《周易象辭.卷一四.革卦》:「于是又有聖人者出焉,見水深火熱,顛連告,起而去其殘賊。四海之民皆信其志之在興大利、除大害以救斯民,而不在一己之居處服食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環繞。如:「圍繞」。《莊子.則陽》:「精至於倫,大至於不可圍。」《紅樓夢》第五九回:「賈珍騎馬,率領眾家丁圍護。」
目無全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1>之時,所見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2>而不以目視,官知3>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厚;以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
揚湯止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考資料〕 ■《文子.上禮》夫人之所以亡社稷,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未嘗非欲也。知冬日之扇,夏日之裘,用於己,萬物變為塵垢矣。故揚沸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淮南子.原道》是故革堅則兵利,城成則衝生,若以湯沃沸,亂乃逾甚。■《淮南子.精神》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無用於己,則萬物之變為塵埃矣。故以湯止沸,沸乃不止,誠知其本,則去火而已矣。■《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衛二劉傅傳.劉廙》魏諷反,廙弟偉為諷所引,當相坐誅。太祖令曰:「叔向不坐弟虎,古之制也。」特原不問,徙署丞相倉曹屬。廙上疏謝曰:「臣罪應傾宗,禍應覆族。遭乾坤之靈,值時來之運,揚湯止沸,使不燋爛;起煙於寒灰之上,生華於已...
不翼而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仲亡後,怠忽政事,寵幸佞臣,霸業遂衰。在位四十二年,卒諡桓。〔參考資料〕 ■《莊子.人間世》絕跡易,行地難。為人使易以偽,為天使難以偽。聞以有翼飛者矣,未聞以翼飛者也。■《戰國策.秦策三》今君雖幸於王,不過父子之親;軍吏雖賤,不卑於守閭嫗,且君擅主輕下之日久矣。聞「三人成虎,十夫楺椎,眾口所移,毋翼而飛。」故曰不如賜軍吏而禮之。
張口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莊子.秋水》公孫龍問於魏牟曰:「龍少學先王之道,長而明仁義之行;合同異,離堅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窮眾口之辯;吾自以為至達已。今吾聞莊子之言,汒焉異之。不知論之不及與,知之弗若與?今吾所開吾喙,敢問其方。」公子牟隱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獨不聞夫埳井之蛙乎?……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猶欲觀於莊子之言,是猶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必不勝任矣。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而自適一時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與?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北,奭然四解,淪於不測;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
千變萬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千轉萬變注音︰ㄑ|ㄢ ㄓㄨㄢˇ ㄨㄢˋ ㄅ|ㄢˋ漢語拼音︰qiān zhuǎn wàn biàn釋義︰猶「千變萬化」。見「千變萬化」條。 01.《莊子.田子方》:「於是哀公號之五日,而魯國敢儒服者,獨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門。公即召而問以國事,千轉萬變而不窮。」 參考詞語︰千變萬態注音︰ㄑ|ㄢ ㄅ|ㄢˋ ㄨㄢˋ ㄊㄞˋ漢語拼音︰qiān biàn wàn tài釋義︰形容變化繁多、姿態不一。見「千變萬化」條。 01.《藝文類聚.卷四四.樂部四.箏》引晉.陳窈〈箏賦〉:「爾乃秘艷曲,卓礫殊異,周旋去留,千變萬態。」 02.唐.釋皎然《詩式.明勢》:「高手述作,如登荊、巫,覿三湘、...
投機取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志不之,非其心不為。雖以天下譽之,得其所謂,謷然不顧;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謂,儻然不受。天下之非譽,益損焉,是謂全德之人哉!我之謂風波之民。」 〔注解〕 (1) 夫子:指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之:往。 (3) 汒:音ㄇㄤˊ,同「茫」。模糊、茫然。
瞠乎其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辯,亦辯也;夫子馳,亦馳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 〔注解〕 (1) 趨:快步走。 (2) 奔逸絕塵:奔走的速度極快,比喻才能傑出。見「奔逸絕塵」。 (3) 回:顏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時魯人,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 (4) 瞠:音ㄔㄥ,張大眼睛直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