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545.9653 ms
共 37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白面書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輕俊秀,而缺乏經驗的讀書人。《宋書.卷七七.沈慶之傳》:「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三國演義》第三五回:「若孫乾、糜竺輩,乃白面書生,非經綸濟世之才。」也作「白面書郎」。
|
書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信。《三國志.卷六三.吳書.趙達傳》:「又有書簡上作千萬數,著空倉中封之,令達算之。」《宋史.卷三一○.王曾傳》:「平生自奉甚儉,有故人子孫京來告別,曾留之具饌,食後,合中送數軸簡紙,啟視之,皆它人書簡後裁取者也。」也作「書柬」。
|
書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圖書目錄。如:「這是本月分全國新書書目。」《南史.卷五六.張弘策傳》:「纘固求不徙,欲遍觀閣內書籍。嘗執四部書目曰:『若讀此畢,可言優仕矣。』」唐.姚合〈和座主相公西亭秋日即事〉詩:「海圖裝玉軸,書目記牙籤。」
|
四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朱熹取《禮記》中的〈大學〉、〈中庸〉二篇,合以《論語》、《孟子》,稱為「四書」,並為之章句集注。也稱為「四子書」。
|
〔四庫全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時命紀均編輯歷代圖書而成。
我國古代以書契為察民布政之所資,故書統於官;歷代俱設專官以掌典籍。秦併天下,聚詩書而焚之。漢武建藏書之策,開獻書之路,外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內有延閣廣內祕室之府,百年之間書積如山。至於孝成,祕藏之書頗有散失,乃求遺書於天下,命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人史令尹咸校數術,太醫監李柱國校方技;每一書就,向輒撰為一錄論其指歸,辨其訛謬。向卒後,哀帝使其子歆嗣父之業;乃徙溫室中書於天祿閣上,歆遂總括群篇,撮其指要,著為〔七略〕:一曰〔輯略〕,二曰〔六藝略〕,三曰〔諸子略〕,四曰〔詩賦略〕,五曰〔兵書略〕,六曰... 〔四庫全書〕是中國卷帙最大的一部叢書,始編於清乾隆38年(1773)開設四庫全書館,任皇室郡王及大學士為總裁,六部尚書及侍郎為副總裁,實際編纂者,為總纂官紀昀、孫士毅、陸錫熊3人,而以紀昀出力最多。其他參與者皆是著名學者,如程晉芳、任大椿、邵晉涵,周永年、戴震、姚鼐、翁方綱、王念孫等。每書前冠〔提要〕1篇,對學術源流、內容大要加以說明。至乾隆47年全書告成,總計存書(即收入〔四庫全書〕者)3,457部,79,070卷;存目6,766部,93,556卷。
編纂〔四庫全書〕所用的書籍來源包括:(1)政府藏書,即內府本,包括武英殿等內廷各處藏書;(2)清代皇帝的著作和奉皇帝命令纂修...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4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簡稱 UNESCO)首度發表「公共圖書館宣言」,揭櫫公共圖書館的目的。1972年UNESCO在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簡稱 IFLA)的協助下,將原有的宣言加以修正擴充,並於同年的IFLA大會公開宣布。
修正的公共圖書館宣言,分為7大部分,內容要點如下: (一)聯合... |
上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文字向上級陳述意見。《戰國策.齊策一》:「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八》:「蘇秦北遊說,李斯西上書。」
2.舊時師長向學生講授新課。《紅樓夢》第九回:「可巧這日代儒有事,早已回家去了,只留下一句七言對聯命學生對了,明日再來上書。」
|
書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帶著書籍文具到學堂裡去兜售的小販。《儒林外史》第一回:「走到村學堂裡,見那闖學堂的書客,就買幾本舊書。」
2.讀書人。唐.張籍〈和左思元郎中秋居〉詩一○首之五:「書客多呈帖,琴僧與合弦。」
|
書名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標點符號。用來標明書名、篇目、歌曲名、影劇名或報紙、雜誌的名稱。其形式為波紋形的曲線,直行標在字行左旁,橫行則在字行之下。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