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愚公移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孫子又生曾孫,如此世世代代繁衍不息,可以不斷移山。山又不會長高,怎麼可能剷不平呢?」智叟對愚公的反無言以對。山神知道了這件事後,非常害怕山真的會被愚公剷平,便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熱忱與毅力感動,便命令大力士夸蛾氏的兩個兒子,把兩座山搬走。於是愚公的心願達成了,從此河南到漢水一帶再也沒有大山阻隔。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愚公移山」,用來比喻努力不懈,終能達成目標;或比喻效率不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欺侮、侵犯。《楚辭.屈原.九歌.國殤》:「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漢.王逸.注:「凌,犯也。」唐.柳宗元〈復仇議〉:「讎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驁而凌上也。」
千鈞一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千鈞一髮」原作「髮引千鈞」。典源本於《列子.仲尼》。中山公子牟,是魏國公室的公子,愛好與賢人交遊,不管國事,他很推崇趙國人公孫龍的學說。樂正子輿知道後,對著公子牟嘲笑公孫龍說:「公孫龍言辭荒誕,善於詭辯,像他說的髮引千鈞、白馬非馬等言論,根本是違背客觀規律的謬論!」公子牟聽了反樂正子輿說:「智者的話,本來就不是愚者所能了解的,你說那些言論不合理,其實是因為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拿『髮引千鈞』來說,一根頭髮之所以可以繫著千鈞重物,這是因為頭髮承受力量均衡的原因。』」以一根細髮絲,拉引千鈞之重物,在一般人的看法,本來就是隨時會斷,《列子》此處所說的「髮引千鈞,勢至等」是一種邏輯推論,並不影響「...
吹毛求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案深誣,輒欲陷人以成威福。」 02.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三.制科》:「今員外吹毛求瑕,務在放。」  參考詞語︰披毛求瑕注音︰ㄆ| ㄇㄠˊ ㄑ|ㄡˊ ㄒ|ㄚˊ漢語拼音︰pī máo qiú xiá釋義︰披,分開。瑕,過失、缺點。「披毛求瑕」猶「吹毛求疵」。見「吹毛求疵」條。 01.《魏書.卷三五.崔浩列傳》:「是以披毛求瑕,妄張賊勢,冀得肆心。」  參考詞語︰吹毛取瑕注音︰ㄔㄨㄟ ㄇㄠˊ ㄑㄩˇ ㄒ|ㄚˊ漢語拼音︰chuī máo qǔ xiá釋義︰瑕,過失、缺點。「吹毛取瑕」猶「吹毛求疵」。見「吹毛求疵」條。 01.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起》:「是以世人為文,競於詆訶,吹毛...
學富五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天下》惠施1>多方2>,其書五車,其道舛3>,其言也不中4>。厤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謂之大一;至小无內,謂之小一。无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南方无窮而有窮,今日適越而昔來。連環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氾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注解〕 (1) 惠施:西元前370?∼前310?,戰國時宋國人。曾任梁相,有辯才,與莊周友善,和公孫龍並為名家的代表。研究萬物同異關係,提出小同、大同、小同異、大同異等概念。亦稱為惠子。 (2) 多方:指學術成就方面很廣。方,方面、門...
小時了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夫陳韙,恰恰後到,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後,他隨口說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聰明的孔融立即反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陳韙給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 。 相似詞聰明反被聰明誤、恃才傲物、少年得志 相反詞好酒沉甕底、大器晚成 例句光是有聰明的天賦是不夠的,還需要勤學篤行的態度,否則小時了了,以後就難有什麼成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排除、斥。通「闢」。如:「辟除」、「辟謠」、「辟邪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爭論是非曲直。如:「辯護」、「辯」、「狡辯」、「強辯」。《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與之論辯,言和而色怡。」
無懈可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著的《水窗春囈.卷下.部曹才學》中,說到草擬奏章之人大都有才學,但考場失利,而他們「所作奏稿咨稿,斥事理,悉無懈可擊」,即指所作的奏稿咨稿沒有缺點可以攻擊。後來「無懈可擊」這句成語就從「擊其懈怠,出其空虛」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非常嚴密,沒有缺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斥、摒除。如:「闢謠」。《荀子.解蔽》:「是以闢耳目之欲,而遠蚊蝱之聲。」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闢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