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毒性溶血性貧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學毒物導致紅血球破壞增加,超過骨髓補償能力而產生的貧血。氧化性毒物可使血紅素氧化成氧化血紅素,產生赫恩小體,嚴重時可導致溶血(參見中毒性氧化血紅素血症)。非氧化性溶血性毒物中,大劑量青黴素及奎尼丁可通過細胞毒性免疫反應(即第二型免疫反應)血球,砷化氫可影響紅血球細胞膜,引起全身性大量溶血,診療原則與非中毒性溶血性貧血相似。
食用魚類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食用方法不當或誤食有毒魚類引起的中毒。有毒魚類通常可分成三大類:(1)肉毒性(icthyosarcotoxic),魚的毒素存在於其肌肉、內臟或皮膚內,通常不會被熱或胃酸破壞。致病魚種繁多,如河豚魚(tetrodotoxin)、熱帶魚(ciguatera toxin)、鯖魚(scombroid)、小沙魚丁(sardinella),鯡魚科(clupeoid)、裸蓋魚(erilepis),(如盲鰻hagfish),板鰓綱魚類(elasmobranch,如絞魚)、銀鮫(chimaridae)、幻覺性魚類等;(2)生殖腺毒性(icthyootoxic),毒素存在於其性腺,但肌肉及其它部位通常可食。...
貝類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誤食有毒貝類引起的中毒症。毒素與食物鏈有關,由藻類產生毒素後,貝類攝食有毒藻類(dinoflagellates),毒素可與寄主共存,人或其它動物誤食時則引起中毒。依據其症狀可分成三類:(1)麻痹性:主要病源藻為Protogonyaulax catanella、Gonyaulax tamarensis;(2)神經性:主要病源藻為Ptychodiscus brevis;(3)失憶性:主要病源藻為Nitzschia pungens;其中以麻痹性貝類中毒之個案數較多。
失憶性貝類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誤食含失憶性貝類毒素之貝類而引起的中毒症。1987年加拿大發生107案中毒事件。致病毒素為 domonic acid,由Nitzschia pungens所生成,構造與glutamate及kainic acid類似。潛伏期約15分鐘至38小時(平均5小時)。主要症狀為記憶喪失、失律不整、血壓不穩、眼肌麻痺、半身麻痺、不自主咀嚼、扮鬼臉等神經症狀;嚴重者則會產生痙攣及昏迷。另外也可產生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部分病人會有長期性前行性記憶喪失,感覺及運動神經病變。
黃麴毒素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食入黃麴毒素污染的食品引起人、家畜的中毒引發之疾病。人急性中毒症狀於臨床上觀察剛開始發燒而後很快黃疸、腹水。檢驗主要發現肝炎、出血、壞死、肝細胞脂肪變性及膽管增生;慢性中毒為肝纖維組織壞死。於動物中毒症狀如下:對豬造成體重下降、厭食、黃疸、出血、急性死亡;對馬造成厭食、無力、震顫、紅褐尿、血便;就牛造成厭食、無力;就狗造成厭食、無力、黃疸,出血、黑便、肺水腫;對鳥類造成體重下降、破壞血液凝固、降低骨骼強度。
藥物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毒或過量的藥物進入體內,危害身體機能或生命的徵象。中毒的症狀因藥物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如服用過量安眠藥中毒
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體內含鹼量過多,或因缺少酸所造成的四肢麻木、肌肉痙攣的現象。
麻痺性貝類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誤食含巨蚌毒素(saxitoxin)或其它相關毒素之貝類而引起的中毒症。台灣地區曾有多次西施舌貝(purple clam, Hiatula diphos)之中毒事件報告,最嚴重的一次發生於民國75年。潛伏期約30分鐘,持續時間多在12-24小時。主要症狀與河豚毒素極類似,包括唇舌麻木感、肢端麻木及漸進性麻痺、頭痛、眩暈、運動失調、身體漂浮感、吞嚥困難、言語困難、暫時性失明等神經症狀;並可有噁心、嘔吐等表徵,但與河豚中毒不同的是麻痺性貝類中毒不會有低血壓。嚴重中毒者可能會呼吸困難,呼吸衰竭,嚴重者可致死。一般而言,如經24小時仍存活且無併發症者,預後良好。
赤黴病麥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誤食已感染赤黴菌的穀粒或其污染製品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又稱禾赤鐮孢菌食物中毒(Fusarium graminearum food poisoning),禾本科植物被禾赤鐮孢菌感染會產生赤黴病。赤黴病麥粒外殼紅灰色、皮皺、無光澤、空心、易腐成粉、出粉率低。主要病原為禾赤鐮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可產生多種單端孢黴毒素(trichothecene),如具神經毒的新茄病鐮孢菌烯醇(neosolaninol),而引起中毒。另外如鐮孢菌屬(Fusarium sp.)、漆斑菌屬(Myrothecium sp.)等黴菌也可產生單端孢黴毒素而致毒。因病人精神興奮症狀類似酒醉又名醉...
光氣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攝氏8度即可液化的氣體,有機合成為toluene disocyanate等時的中間產物。含氯化合物在燃燒或接觸高溫金屬時亦會產生,為呼吸道強烈刺激物,具窒息性。輕度急性中毒有流淚、畏光、咳嗽,胸悶等現象。3ppm的濃度即可刺激喉嚨,4ppm刺激眼睛,5ppm引起咳嗽,50ppm可引起猝死。人的LC50約為500ppm。在3ppm的濃度接觸170分鐘和30ppm的濃度接觸17分鐘均可引起死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