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6.96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演算法比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對數種演算法加以比較分析其複雜性、實作方便性、準備性或速度快慢等,有時亦比較能否利用特定電腦的特性。
位址比較控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控制電腦主機停止工作的一種方法。當所查訪位址與預設位址相一致時,電腦即停止工作。所查訪位址可以是多位址、指令位址或通道命令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較程度、性狀的差別。如:「你有很多地方比我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互相比評。[例]比較、較量、斤斤計較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狀態。在社會中有許多人,他們的各項基本需要只可能滿足其中的一部份。在人們的需要層次的滿足中,應有一個比較確切的描述,即從較低的層次逐級向上,滿足程度的百份比逐級減少。需要各層次,決不是一種剛性的結構,所謂層次,並沒有截然的界限,層次與層次之間是相互疊合,互相交叉的,隨著某一項需要的強度逐漸降低,另一項需要將逐漸上升。 此外,可能有些人的需要始終維持在較低的層次上,而沒有向上一層次發展的機會。各項需要的先後順序,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即使兩個行業相同的人,也並不見得有同樣需要,正所謂世界上沒有兩片同樣的葉子。層次理論最大的作...
過猶不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猶不及」的意思是做事過分就好比做得不夠一樣,皆不妥當。這句話出自《論語.先進》篇,子貢問孔子:「子張和子夏誰比較賢明?」孔子答說:「子張做事過分了些,子夏卻有所不及。」子貢接著問:「那麼子張比較賢明嗎?」孔子說:「過分和不及,同樣的不好。」孔子認為謹守「中庸之道」才是最適合的。後來「過猶不及」被用來指事情要做得恰到好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與其,表示比較。《韓非子.難二》:「與吾得革車千乘,不如聞行人燭過之一言也。」《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與人刃我,寧自刃。」
相形見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相比較之下顯得不如對方。《歧路燈》第一四回:「又見婁樸,同窗共硯,今日相形見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比,置於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禮記.檀弓下》:「苛政猛於虎也。」唐.李白〈蜀道難〉:「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敝帚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山國君就殺了他兒子並做成肉羹送給他,為了向魏文侯表示自己的忠心,他吃下肉羹。由這二個故事來看,誰比較仁慈呢?如果放縱兵士胡作非為,那就失去斬殺將領撫慰百姓的仁義之心了。」後來「敝帚自珍」這句成語,就從劉禹話中「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東西雖不好,卻因為是自己所擁有,故非常珍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