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83.02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分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田真與弟分居,議定破紫荊為三,荊竟枯死,兄弟因而悔,遂復同居。見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後比喻兄弟分家。
法華三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使修行者證真理的定境。
半窗晴翠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夏昶所繪。圖中僅繪墨竹一枝,臨風搖曳,使人在觀畫之餘,解鬧中取靜的豐富內涵。
紙撚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紙搓成繩索狀的東西,用來引火或蘸物。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攞下這窗戶上紙來,做個紙撚兒點著。」《二刻拍案驚奇》卷一:「辨求點燈,老者打個紙撚兒,蘸蘸油點著了,遞與辨。」也作「紙捻兒」。
傳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禪宗認為心就是究竟的真理,所以傳授佛法使弟子證究竟的真理謂之「傳心」。宋.劉棐〈景德傳燈錄後序〉:「蛙蚓發機,管絃傳心,乃至牆壁瓦礫,無非說法。」
疏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粗略輕率。《南史.卷三一.張裕傳》:「性疏率,朗有才略。」《北史.卷四七.祖瑩傳》:「珽性疏率,不能廉慎守道。」
豐食美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豐衣足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豐衣足食,是生活富裕,不虞匱乏的意思。一般人在生活上,莫不以豐衣足食為生活目標,但齊己是一位出家的和尚,所以對生活上的要求,自然是清心寡欲而與世俗之人不同。齊己在〈病中勉送小師往清涼山禮大聖〉詩中,即期許小師父在參禪禮佛的過程中,主要是開啟潛藏於內心的佛性,以體人生。為了求並體現這種體,齊己提示小師父應放棄外在豐衣足食的追求,方能有所成就。後來「豐衣足食」就一直沿用下來,用以形容生活富裕。
一味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佛的禪法。
菩薩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菩薩的十種證境界。參見「十地」條。
鑽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鑽研。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指瑕》:「夫車馬小義,而歷代莫;辭賦近事,而千里致差;況鑽灼經典,能不謬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