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金嵌松石珊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前盛裝此城的是只乾隆年製的精工皮盒,盒蓋內貼著一片白綾,綾上以滿、漢、蒙、藏四體字紀錄著一段重要的史事,即此城乃是順治九年(1652)時,由達賴五世從西藏經西寧、內蒙攜至中土,供於西黃寺中。   清代初期幾位皇帝深諳統御之法,所以他們會運用宗教的力量懷柔其它民族。以藏傳佛教而言,十七世紀前已是藏人共尊的信仰,且正傳播於蒙古部族間。清廷遂推波助瀾,在十七世紀後讓藏佛成為藏、蒙、滿族最普遍的宗教信仰,以維繫彼此間的和諧。此件城在這段宗教與政治互動中,便具有明顯的指標意義:一方面,清廷獲得藏佛達賴喇嘛的福佑,確定彼此的友好關係,連帶得到蒙族的向心力。另一方面,達賴喇嘛將黃教推向東方並普及化,且得到大清的認定,穩固了他在西藏政教的地位。
仿石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位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數位化世界□,指一群有知識的人,或指深諳數位化革命的人。
沆瀣一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沆瀣一襟注音︰ㄏㄤˋ ㄒ|ㄝˋ | ㄐ|ㄣ漢語拼音︰hàng xiè yī jīn釋義︰猶「沆瀣一氣」。見「沆瀣一氣」條。 01.宋.李曾伯〈沁園春.北固臺端〉詞:「沆瀣一襟,風流八詠,秋入詩如許清。」 參考詞語︰沆瀣一脈注音︰ㄏㄤˋ ㄒ|ㄝˋ | ㄇㄞˋ漢語拼音︰hàng xiè yī mài釋義︰猶「沆瀣一氣」。見「沆瀣一氣」條。 01.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列朝.講學見絀》:「文貞柄國,湛、聶俱得恩贈加等,湛補諡文簡,聶補諡貞襄,蓋二公俱徐受業師,在沆瀣一脈宜然。」
符號互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ism 參考文獻註1:吳逸驊。圖解社會學。易博士。 P.210註2:葉正。社會學詞彙。台北:風雲論。 P.410
不屈不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因為受阻礙而屈服。如:「他憑著一股不屈不撓的精神,終於在藝求得一席之地。」
江郎才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郎才盡」這句成語出自於南朝梁大詩人江淹的故事。江淹雖然從小家境貧寒,卻極為好學,年少時就能寫出很好的詩和文章,在文上享有盛名,大家都稱他為「江郎」。但到了晚年的時候,江淹在文學上的表現大不如前,文筆變得平淡乏味,毫無特色。傳說在他辭退宣城郡守後,有一夜在冶亭獨睡時,夢見一個美男子,自稱是東晉時的著名文人郭璞。他對江淹說:「我有一枝筆放在你那兒已經很多年,現在應該還給我了。」江淹伸手到懷裡一探,果然找到一枝五色的彩筆,他便將這枝筆交還郭璞。從此以後,江淹便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好的詩句。當時大家便都傳言「江淹才盡」,也就是說江淹的文才已經用盡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江郎才盡」,用來比喻文人...
孤芳自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與蕭衍密謀代齊自立,並為蕭衍擬即位詔書,因此受到重用。沈約的政治地位極高,久享聲望,是當時公推的文領袖,《南史》稱其為「一代辭宗」。由於沈約歷仕三朝,又能仕途順暢,當時部分士人對他頗有看法,認為他缺乏操守,唯靠附庸帝王,隨波逐流而已。但沈約雖位高名重,卻篤信佛法,寡少嗜欲,為官清廉,用度節儉,亦非一般汲汲榮利、追名逐臭之輩。在〈謝齊竟陵王教撰高士傳啟〉中,沈約讚美梁鴻、嵇康等人的品行「就像日月一樣的高潔,也像孤高的香花開放在遙遠的山林之中」,並以此自勉。後來沈約因得罪梁武帝,憂懼而死,朝議認為沈約文名盛極,欲諡為文侯,獨梁武帝認為沈約「情懷不盡」,改諡為隱侯,才符合沈約的行誼。〈謝齊竟陵王...
天花亂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西遊記》第二回:「一日,祖師登高坐,喚集諸仙,開講大道。真個是:天花亂墜,地湧金蓮;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
才高八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才學極高。[例]他才高八斗,又勇於嘗試創作,在文上極負盛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