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元聖政國朝典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 不著撰人 元延祐七年至至治二年建陽書坊刊本   元代典章制度方面的文獻,除《元史》志書外,其他如《經世大典》、《大元通制》等書都已散佚,如今幸賴《大元聖政國朝典章》之存世,始足以供研治者之參考。其書存世最早刊本,即本院所藏之元刊本。   《大元聖政國朝典章》一書,自明以來,未見翻刊,存世元刊本,民間也未見著錄。據明《文淵閣書目》載有:「《元典章》一部,十冊,闕。」不知其是否為刻本或鈔本,但其書在萬曆年間(1573-1620)已失傳。民間藏書家,偶見有鈔本傳世,《千頃堂書目》及《述古堂書目》所載者均為鈔本十五卷,就卷數言,不若此本六十卷遠甚。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武進董康曾據杭州丁氏家藏鈔本,刻於北京法律學堂,惜錯誤脫漏顛倒之處極多,不堪卒讀,民國二十年(1931)新會陳垣先生乃據本院所藏此本以校董氏所刊,得其偽謬達一萬二千餘條,知本院所藏此本,非僅孤本秘笈而已,亦為傳世此書之最善本。
典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度文物。《隋書.卷四九.牛弘傳》:「牛弘篤好墳籍,學優而仕,有淡雅之風,懷曠遠之度,採百王之損益,成一代之典章,漢之叔孫,不能尚也。」唐.韓愈〈請復國子監生徒狀〉:「國家典章,崇重庠序,近日趨競,未復本源。」
典章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一國的禮樂文物、法令制度。如:「西周的典章制度已相當完備、進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可遵守的法度、準則。[例]典範、典章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歌、文等的段落。如:「樂章」、「篇章」、「文章」、「出口成章」。
制訂規則的文書。如:「規章」、「簡章」、「章程」。
印信。如:「蓋章」、「簽章」、「私章」、「圖章」。
標識、標記。如:「臂章」、「胸章」。
條理、次序。如:「雜亂無章」。
量詞。用於計算書文等段落的單位。如:「全書共分二十五章。」
五花八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錢泳(西元1759∼1844),字立群,號梅溪,清代書法家。工於八法,尤精隸古,兼長詩畫。《履園叢話》是錢泳的小品文集,內容豐富,涉及典章制度、天文地理、金石考古、文物書畫、詩詞小說、社會異聞、人物軼事、風俗民情、警世格言、笑話夢幻、鬼神精怪等許多方面,可說是包羅萬象。在精怪的〈張氏怪〉中,敘述有一個叫張熙伯的人,他喜歡研究陰陽五行,常讀一些記載神怪傳記的書。有一天家裡突然來了一個妖怪,它可以化為人身,又能變出酒菜和錢財來,還能談人禍福,而且極為靈驗。一年多後,有一個道士路過,他告訴熙伯說:「如果是外來的妖怪,還好驅除;如果是內心發出的邪怪,就很難驅除了。但是還是有方法,把妖怪移到城隍廟,它就...
青黃不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元典章.卷二一.戶部七.倉庫》:「即目正是青黃不接之際,各處物斛湧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法令、典章。《國語.周語上》:「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三國吳.韋昭.注:「文,典法也。」《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
蕭規曹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五四.曹相國世家》載,秦朝末年,群雄並起,劉邦也在鄉親支持下起兵加入伐秦的行列。當時劉邦的陣營中蕭何和曹參二人深得劉邦的信任與賞識。後來劉邦統一天下,建立漢朝,封蕭何為丞相,而蕭何便參考前朝文獻,陸續制定出典章、制度和法令。曹參原本與蕭何的交情很好,蕭何做丞相之後,兩人之間有了嫌隙,彼此就漸漸疏遠。雖然如此,蕭何在臨死前,仍然向劉邦推薦曹參來繼任丞相。曹參在繼任丞相後,對於一切的政策、法令,都仍然依照蕭何所制定的繼續執行,不加改變。曹參認為一切的法令,在當初蕭何的時候就規定得很明確,所以只要謹守職責,不要有所廢失即可,因此在他做丞相的這段時間,一切都遵守之前的規模。當時人們歌誦蕭何...
名列前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宣公十二年》載,春秋時代,楚國攻打鄭國,晉國派兵援鄭,但晉軍抵達前鄭國就已投降,晉軍統帥荀林父(ㄈㄨˇ)於是打算班師回朝。上軍主將士會支持荀林父的決定,因為他認為現在的楚國德行、刑罰、政令、事務、典章、禮儀都具備周全,根本無法與之為敵。在分析到楚國軍力時,他曾說道:「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中權,後勁。」意思是:楚國軍隊紀律嚴明,行軍之時,右軍緊隨在主將車轅旁備戰,左軍負責割草以備休息用,前軍的哨兵偵察敵情極為慎重,中軍依情報制定謀略,後軍則十分精良,整個部隊實力雄厚,難與抗衡。士會話中的「前茅」,指的便是行軍時置於最前方,負責偵察敵情的哨兵。古代作戰時,前鋒部隊是以旄旌或茅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