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古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的典籍或著作。《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琦有一古書,請先生一觀。」
〔流通古書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通古書約〕,清曹溶撰。曾溶字潔躬,又字秋岳,號倦圃,浙江秀水人。明崇禎丁丑進士,仕至御史。入清歷六部侍郎、廣東布政使。著有〔靜惕堂集〕,〔靜惕堂書目〕。
  曹溶富於藏書,〔池北偶談〕書中曾云:「秋岳好收藏宋元人文集,有靜惕堂書目。所載宋集,自〔柳開河集〕以下凡一百八十家;元集自耶律楚材〔湛然集〕以下凡一百十有五家。」曹氏因歎歷代典籍散佚極速,乃作〔流通古書約〕一書,期以簡便之法,引起藏書家之迴響,以表章散帙為己身之任。曹氏所謂簡便之法大要有二:一為互相傳鈔有無;一為將未經刊布者壽之棗梨,廣為刊刻。如此期能使古書廣為流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冊的著作。如:「書本」、「書籍」、「圖書」、「教科書」、「線裝書」、「百科全書」。
信。如:「家書」、「書信」。
文件。如:「證明書」、「申請書」。
寫。如:「書寫」、「振筆疾書」。
字體。如:「楷書」、「草書」、「行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去且久遠的時代、事物。與「今」相對。如:「古今中外」、「貴古賤今」。
過去的、舊的。如:「古代」、「古蹟」、「古事」、「古人」、「古物」。
質樸、舊而傳統的。如:「古樸」、「人心不古」。
固執守舊,一成不變,不合時代潮流。如:「古板」。
古體詩的簡稱。如:「七古」、「五古」。
姓。
不勝枚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勝枚舉」原作「不可枚舉」。「枚」是計算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個」,「枚舉」即是一個個地列舉出來。宋代王楙在《野客叢書》中,追溯一些俗語的可能來源。王楙舉出古書中的相關資料,類似的說法很多,實在無法一一舉出,也就是「不可枚舉」。後來「不勝枚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事物太多,不能一一舉出。「不勝枚舉」較早的書證如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七.藝文志脫漏》:「而宋人撰述,不見於志者,又復不勝枚舉。」
韋編三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年對《易經》這本古書很有興趣,它是一本深奧難懂的書,孔子一次一次地反覆研讀,直到讀懂為止。《史記》記載這件事是,用「韋編三絕」來形容孔子的用功程度。「韋」是熟牛皮。古代還未發明紙的時候,字是寫在竹簡上的,然後用牛皮帶編起來。「絕」是斷的意思。孔子鑽研《易》時,不斷翻閱,以致於編綴竹簡的皮帶都斷了好幾次。後來「韋編三絕」就被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努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一種古書上注解的文字。[例]注疏
實事求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事求是」是東漢班固在《漢書》裡用來形容河間獻王劉德的話。劉德是西漢景帝的第三個兒子,被封為河間王,卒謚獻,故後人稱之為河間獻王。據史書記載,秦始皇焚書後,古代書籍幾乎毀滅殆盡,劉德經常派人向民間訪求,因此蒐集到不少先秦時代的珍貴古書,與朝廷藏書量不相上下。他尊崇儒術,勤於修習禮樂,治學嚴謹,所以班固稱許他道:「修古好學,實事求是。」到了唐代,學者顏師古曾注解「實事求是」說:「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由此,我們知道,劉德在做學問時,必定依據掌握到的事實為根據,以獲取正確的結論。後來「實事求是」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指做事切實,加求真確。。
掩耳盜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列朝.朝覲官進獻》:「夫既曰官銀,那有無礙之理,真掩耳盜鈴也。」然而從古書裡的記載,卻不難看出早期文獻的「鈴」都是作「鐘」,例如北齊.劉晝《劉子.卷二.慎獨》用的就是「盜鐘掩耳」,《梁書.卷一.武帝本紀上》又省作「盜鐘」。
食古不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食古不化」之「古」,原或作「生」。學了古代知識而不能充分理解、應用,如同吃了東西不能消化一樣。比喻一味守舊而不知變通。※語或本清.閻爾梅〈破山和尚語錄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