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694.795 ms
共 12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馬鞭。《左傳.文公十三年》:「乃行繞朝贈之以策。」《文選.賈誼.過秦論》:「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2.枴扙。《淮南子.墬形》:「夸父棄其策,是為鄧林。」《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鈴鈴。」
3.蓍草稱為「策」。《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傳》:「夫摓策定數,灼龜觀兆,變化無窮。」宋.王安石〈禮樂論〉:「是故天之高也,日月星辰陰陽之氣,可端策而數也。」
4.計謀。如:「獻策」、「束手無策」。《戰國策.秦策一》:「臣出必故之楚,以順王與儀之策,而明臣之楚與不也。」
5.古代以竹簡記事然後連編成策。通「冊」。《孟子.盡心下》:「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儀禮.聘禮》:「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
6.文體名。內容以陳述政事的計畫為主。漢.武帝〈詔賢良〉:「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咸以書對。」
8.姓。如明代有策敏。
1.鞭打、驅使。如:「策馬前進」。《楚辭.宋玉.九辯》:「郤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而取路。」北周.庾信〈哀江南賦〉:「乘白馬而不前,策青騾而轉礙。」
2.督促、勉勵。南朝齊.蕭子良〈與孔中丞稚珪書〉:「孜孜策勵,良在於斯。」《宋史.卷四三四.葉適傳》:「抱此志意而可以策勵期望者誰乎?」
3.扶、拄。《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
教學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學策略(Instructional Strategies)目錄1 定義2 直接教學策略(註1)2.1 1. 講述教學2.2 2. 示範教學2.3 3. 作業活動3 間接教學策略(註1)3.1 1. 運用前導組織策略4 2. 應用歸納和演繹策<...
|
束手無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對問題時,毫無解決的辦法。《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九:「小姐已是十死九生,只多得一口氣了,馬少卿束手無策。」《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船上管船的舵工,押船的朝奉,面面相覷,束手無策。」也作「束手無措」。
|
群策群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合眾人的智慧和能力。語本漢.揚雄《法言.重黎》:「漢居群策,群策屈群力。」
|
後設認知策略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人在思考時,能意識到思考過程,稱之為後設認知(或譯統合認知)。有聲思考(thinking aloud)即為其中一例。研究顯示,有效的問題解決者善用「出聲輔助」(subvocalize)的策略,亦即他們時常和自己交談。「出聲輔助法」包括:經常重述情境、重檢進展,並評估思考的方向是否正確。
學習中有意識地執行便是後設認知策略的精髓。下列的步驟可作為說明。首先問題解決者很有系統的重述問題,並且注意可能發展的趨勢或方向。然後,發展計畫來測試一套模式。接著,執行計畫,並時時監測,以確定所使用的策略是有效的、合適的。最後,評估解答的思考乃是正確的。這時要特別對學生強調的是,出現一個以上... |
認知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經由認知歷程從式學習活動時,無論所學習的是知識技能或是人際關係,都需要個人在心理上運用他以前學得的知識經驗,憑記憶去辨別、選擇、思維、分析、歸納,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像此種由個人自主控制其內在心理活動歷程從而獲得新知識的一切方法,稱為認知策略。基於此義可知,在學校認之教學時教導學生學習認知策略,是極為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教學生學習...
|
記憶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憶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加強記憶,運用自己對記憶歷程及方法的知識,操作這些歷程及方法,以提高將來對已有知識提取運用的能力。記憶策略大致分為下列三大類:
1.複誦策略(rehearsal strategies):複誦策略是指學習者將接收進來的訊息一而再的重複練習,以免訊息消失的策略,是最基本的記憶策略。 2.精緻化策略(elaborational strategies):精緻化策略是指學習者將已習得的訊息以可能的方法運用在新的學習上,使新的學習與舊的學習產生最適當、精確、有意義的聯結,也使學習者在必須提取新的學習時有較多的線索可以順利提取。其策略有心像法、位置記憶法... |
後設認知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設認知策略是一種系統的訓練計畫或方法。學生要獲得有效的學習,便必須了解所要學習的材料、自己的能力及特質、使用有效的方法和技巧、適當的使用時間和使用的原因及使用效果。後設認知策略便是依這些條件和知識而做的計畫。
採用後設認知策略時,一方面要提供學生有關後設認知的知識,一方面要訓練學生知道如何調整學習歷程,增加學習效果。 著名的後設認知策略研究包括傅來福(J.H. Flavell)、布朗(A.L. Brown)、司騰柏格(R.J. Sternberg)等人的研究。以下逐一說明: 1.傅來福的研究指出:後設認知策略強調訓練學生自我覺知和對自我學習歷程的... |
理性決策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性決策模式目錄1 由來2 過程3 此模式之優劣3.1 優點3.2 缺點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由來理性模式係由古典經濟學家所提倡,後來被公共政策學者所定義,認為一個理性模式應包含六種過程,在此六項過程中,強調人類是理性的動物,本著經濟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再做決定,在收尋完善資訊過後,才會做出最妥當的決定。 過程1. 問題應當明確界定:建立一個政策目標的多方面層次,並就每一個層次...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