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628.18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則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出某一特定範圍或數目,不只是。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三折:「我解放了俺哥哥,則不俺哥哥一個人,我把這滿牢裡人都放了。」元.武漢臣《老生兒》第二折:「孩兒也。這錢則不那窮的每爭,便這富的每也爭,待老夫親自問他,您每且休鬧者。」也作「不止」、「不則」。
欲速則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論語.子路》:「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比喻操之過急,反而不能達到目的。《漢書.卷七五.李尋傳》:「治國故不可以戚戚,欲速則不達。」
獨陽則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地萬物必陰陽調和,方能成長萬物。《幼學瓊林.卷二.夫婦類》:「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故天地配以陰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卻、而。如:「欲速則不達。」《孟子.梁惠王下》:「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
5.如果。《左傳.僖公七年》:「心則不競,何憚于病?」
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望"這一品質,它起著增強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兒童敢於希望,富於理想,具有強烈的未來定向。反之則不敢希望,時時擔憂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艾瑞克森把希望定義為:"對自己願望的可實現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勢力、標誌生命誕 生的怒吼。"兒童期(1.5~3歲):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衝突這一時期,兒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說話等。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怎樣堅持或放棄,也就是說兒童開始"有意志"地決定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這時候父母與子女的衝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個反抗期的出現,一方面父母必須承擔起控制兒童行為使之符合社會規範的...
揠苗助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解釋2 2.出處3 3.故事4 4.例句 1.解釋揠:拔。將苗拔起來助其生長。比喻為反事物的發展規律,強求速成,結果欲速則不達。 2.出處《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3.故事宋國有一位農夫,一直擔心他的秧苗長不大,就到田裡把所有的苗都拔高一點。疲憊地回到家後,告訴家人說:「今天真是累死了,我幫助秧苗長大了。」他的兒子聽了,...
反求諸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衛靈公》1>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禮記.射義》、《孟子.離婁上》、《孟子.公孫丑上》。〔參考資料〕 ■《禮記.射義》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孟子.公孫丑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孟子.離婁上》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荅,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扑鬘配命,自求多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較量。晉.張華〈鷦鷯賦〉:「將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漢.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曲突徙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劉向《說苑.卷一三.權謀》1> 孝宣皇帝之時,霍氏奢靡。茂陵徐先生曰:「霍氏必亡!夫在人之右而奢,亡之道也。孔子曰:『奢則不遜。』夫不遜者必侮上,侮上者,逆之道也。出人之右,人必害之。今霍氏秉權,天下之人,疾害之者多矣。夫天下害之,而又以逆道行之,不亡何待?」乃上書言:「霍氏奢靡。陛下即愛之,宜以時抑制,無使至於亡。」書三上,輒報聞。其後霍氏果滅。董忠等以其功封。人有為徐先生2>上書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見灶直3>,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曰:『曲4>其,遠其積薪,不者,將有火患。』主人嘿然5>不應。居無幾何,家果失火,鄉聚里中人哀而救之,火幸息6>。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