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3.49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知道、明白、清楚。同「諗」、「讅」。《史記.卷二三.禮書》:「君子審禮,則不可欺以詐偽。」《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臣困鄧艾於祁山,陛下連降三詔,召臣回朝,未審聖意為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剩餘。《史記.卷二六.曆書》:「歸邪於終,事則不悖。」南朝宋.裴駰.集解:「邪,餘分也;終,閏月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喪禮中,置入亡者口中的物品,種類依其身分階級而有別。通「琀」。《公羊傳.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實也。」漢.何休.解詁:「緣生以事死,不忍虛其口。天子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碧,士以貝,春秋之制也。」《戰國策.趙策三》:「鄒、魯之臣,生不得事養,死則不得飯含。」《廣韻.去聲.勘韻》:「琀,送死口中玉。亦作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類推。《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一視同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山乎?」曰:「山,可也。」山有草木禽獸,皆舉之矣。指山之一草而問焉,曰:「山乎?」曰:「山,則不可。」故天道亂,而日月星辰不得其行;地道亂,而草木山川不得其平;人道亂,而夷狄禽獸不得其情。天者,日月星辰之主也;地者,草木山川之主也;人者,夷狄禽獸之主也,主而暴1>之,不得其為主之道矣。是故聖人一視而同仁,篤2>近而舉遠。 〔注解〕 (1) 暴:音ㄅㄠˋ,欺凌、殘害。 (2) 篤:深厚,厚待。
一舉兩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一舉兩全注音︰| ㄐㄩˇ ㄌ|ㄤˇ ㄑㄩㄢˊ漢語拼音︰yī jǔ liǎng quán釋義︰猶「一舉兩得」。見「一舉兩得」條。 01.《三國志.卷二六.魏書.滿田牽郭傳.郭淮》:「兵不遠西,而胡交自離,此一舉而兩全之策也。」 02.《西遊記.第五四回》:「一則不傷了他的性命,二來不損了你的元神;這叫做『假親脫網』之計。豈非一舉兩全之美也?」 參考詞語︰一舉兩利注音︰| ㄐㄩˇ ㄌ|ㄤˇ ㄌ|ˋ漢語拼音︰yī jǔ liǎng lì釋義︰猶「一舉兩得」。見「一舉兩得」條。 01.宋.蘇洵〈衡論議法〉:「夫使有罪者不免於困,而無辜者不至陷於笞戮,一舉而兩利,斯智者之為也。」 參考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詆毀。《荀子.非相》:「鄉則不若,偝則謾之。」
木已成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野叟曝言.第九回》水夫人不覺慘然1>,沉吟2>了一會,說道:「據你說來,則木已成舟,實難挽回了!但收之則非禮,棄之則不情。聽憑他自去主張,只不要向我說,省我生氣!」當命紫函扶起田氏,喝令素臣起去。 〔注解〕 (1) 慘然:憂戚哀傷的樣子。 (2) 沉吟:深思。
束手無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uò釋義︰猶「束手無策」。見「束手無策」條。 01.宋.袁甫〈陳時事疏〉:「大敵臨前,束手無措,則不得已而行守江之下策。」 02.《清史稿.卷三九二.訥爾經額列傳》:「繞前扼賊北路,賊乃東趨。訥爾經額回駐臨洺關,素不知兵,束手無措。」 參考詞語︰袖手無策注音︰ㄒ|ㄡˋ ㄕㄡˇ ㄨˊ ㄘㄜˋ漢語拼音︰xiù shǒu wú cè釋義︰猶「束手無策」。見「束手無策」條。 01.宋.張元幹〈陪李仲輔昆仲宿惠山寺〉詩:「相看炯不寐,袖手了無策。」 參考詞語︰束手無謀注音︰ㄕㄨˋ ㄕㄡˇ ㄨˊ ㄇㄡˊ漢語拼音︰shù shǒu wú móu釋義︰猶「束手無策」。見「束手無策」條。 01.明.馮...
一竅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亡國之主一貫,天時雖異,其事雖殊,所以亡同者,樂不適也。樂不適則不可以存。糟丘酒池,肉圃為格,雕柱而桔諸侯,不適也。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環,截涉者脛而視其髓,殺梅伯而遺文王其醢,不適也。文王貌受,以告諸侯。作為琁室,築為頃宮,剖孕婦而觀其化,殺比干1>而視其心,不適2>也。孔子3>聞之曰:「其竅4>通,則比干不死矣。」夏、商之所以亡也。 〔注解〕 (1) 比干:商朝人,生卒年不詳。商王紂的叔父,與微子、箕子稱殷之三仁。因諫紂不聽而被殺。 (2) 不適:不合乎義理。 (3)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