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一介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yī jiè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ī jiè
解釋:
1.介為芥之假借,指小草。一介比喻微小的東西。《孟子.萬章上》:「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引申為一人,一個。有卑微、謙虛之意。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歎鯫生孤身一介,騎瘦馬空囊四海,可又早十謁朱門九不開。」《儒林外史》第一回:「卻是起動頭翁,上覆縣主老爺,說王冕乃一介農夫,不敢求見。」
2.耿介。《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傳》:「以臣頗有一介之節,可責以鷹犬之功,故授臣以督司,諮臣以方略。」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一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