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亞洲黑熊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siatic Black Bear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Ursus thibetanus (G. [Baron] Cuvier, 1823)
形態:
全身被覆黑色到深褐色長毛,胸前有V型白斑,俗稱「月輪」。頭軀幹長120~180公分,尾長6.5~10.6公分,雌性體重65~90公斤,雄性50~110公斤。
分布:
阿富汗、伊朗東南部、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山區、緬甸、泰國、印尼、中國大陸、西伯利亞東南部、韓國、日本、台灣。
生態習性:
主要分布在山區森林地,擅爬樹,晝伏夜出;雜食性,喜食果、芽、無脊椎動物及小型脊椎動物、甚至腐肉。除了交配期或撫育小熊期間外,通常是單獨活動;冬季常利用樹洞沉睡,但有些族群不沉睡;冬季交配,懷孕期達7~8個月,胎數1~3胎,幼熊出生後與母熊一起生活1~2年或至母熊下個生殖週期。台灣黑熊(又稱狗熊,Formosan black bear,學名: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為亞洲黑熊之一亞種,為台灣產最大陸生動物,分布在中央山脈周圍之森林地,由於數量稀少,被野生動物保育法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科:
熊科(Family Urs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亞洲黑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