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石像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shí xià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xiàng
解釋:
  1. 用石頭雕刻成的人像或獸像。
    【例】著名的雲岡石窟裡,遺留著許多神佛的石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石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xiàng
解釋:
用石頭雕刻成的人像或獸像。《南史.卷七六.隱逸傳下.阮孝緒傳》:「末年蔬食斷酒,其恆供養石像先有損壞,心欲補之,罄心敬禮,經一夜忽然完復。」唐.黃滔〈和王舍人崔補闕題天王寺〉詩:「石像雷霆啟,江沙鼎鼐期。」也作「石象」。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石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