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俚人 - 教育百科
ˇ
ˊ
  • 漢語拼音 lǐ ré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ǐ rén
解釋:
1.粗俗的人。漢.王襃〈四子講德論〉:「俚人不識,寡見尟聞。」宋.蘇轍〈和子瞻煎茶〉詩:「又不見北方俚人茗飲無不有,鹽酪椒薑誇滿口。」
2.古代對南方某些少數民族的泛稱。《後漢書.卷八六.南蠻西南夷列傳.南蠻》:「建武十二年,九真徼外蠻里張游,率種人慕化內屬,封為歸漢里君。」唐.李賢.注:「里,蠻之别號。今呼為俚人。」《南史.卷五一.梁宗室列傳上.吳平侯景》:「俚人不賓,多為海暴,勱征討所獲生口寶物,軍賞之外,悉送還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俚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