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相與 - 教育百科
ˇ
  • 漢語拼音 xiāng yǔ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āng yǔ
解釋:
1.相偕、相互。《文選.馬融.長笛賦》:「於是遊閒公子,暇豫王孫,心樂五聲之和,耳比八音之調,乃相與集乎其庭。」《文選.王襃.四子講德論》:「於是相與結侶,攜手俱遊。」
2.結交。《後漢書.卷三三.馮魴傳》:「今日相與,尚無所顧。」《儒林外史》第一回:「時知縣倚著危素的勢,要在這裡酷虐小民,無所不為。這樣的人,我為甚麼要相與他?」
3.朋友,交情好的人。《儒林外史》第四回:「工房聽見縣主的相與到了,慌忙迎到裡面客位內坐著,擺上九個茶盤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相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