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離離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lí lí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í lí
解釋:
1.分披繁盛的樣子。《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宋.陸游〈病起〉詩:「斷香漠漠便支枕,芳草離離悔倚闌。」
2.果實下垂的樣子。漢.張衡〈西京賦〉:「神木靈草,朱實離離。」
3.剝裂的樣子。《楚辭.劉向.九歎.思古》:「曾哀悽欷心離離兮,顧高丘泣如灑兮。」
4.不親事的樣子。《荀子.非十二子》:「勞苦事業之中,則儢儢然,離離然。」
5.茂盛的樣子。唐.溫庭筠〈郭處士擊甌歌〉:「三十六宮花離離,軟風吹春星斗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離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ī-lī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完全地離開。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離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離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