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先憂後樂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xiān yōu hòu lè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ān yōu hòu lè
解釋:
1.先憂苦而後得安樂。語本《大戴禮記.曾子立事》:「先憂事者後樂事,先樂事者後憂事。」如:「我寧可先憂後樂,先把工作做完再休息。」
2.指憂慮在天下人之先,安樂在天下人之後。形容關心國計民生,先公後私。語本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關心國計民生,有憂患則居先,享樂則居後。《宋史.卷三一四.列傳.范仲淹》:「致其當朝,雖不能久,然先憂後樂之志,海內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明.王世貞《鳴鳳記.鄒林游學》:「你先憂後樂師忠彥,由義居仁效昔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先憂後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