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四大金剛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sì dà jīn gā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ì dà jīn gāng
解釋:
  1. 即佛教宇宙觀欲界六天中的四大天王。在中國寺院塑像一般為:增長天王,青色身,手持寶劍;持國天王,白色身,手持琵琶;多聞天王,綠色身,右手持傘,左手持銀鼠;廣目天王,紅色身,手繞一條龍,成為中國式的佛教護法神。
    【例】在以農立國的中國,四大金剛手中所拿的寶劍、琵琶、傘、龍即象徵著「風、調、雨、順」。 △四大天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四大金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ì dà jīn gāng
解釋:
佛教四大天王的俗稱。參見「四大天王」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四大金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