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險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ㄨˋㄑㄩㄢˊ˙ㄉㄜㄖㄨˊ:「ㄒㄧㄢˇㄐㄩˊ」、「ㄨㄟˊㄒㄧㄢˇ」、「ㄒㄧㄢˇㄐㄧㄥˋ」、「ㄒㄧㄢˇㄒㄧㄤˋㄏㄨㄢˊㄕㄥ」。
  2. ㄗㄞㄏㄞˋㄖㄨˊ:「ㄕㄨㄟˇㄒㄧㄢˇ」、「ㄏㄨㄛˇㄒㄧㄢˇ」、「ㄅㄠˇㄒㄧㄢˇ」、「ㄊㄨㄛㄒㄧㄢˇ」。
  3. ㄉㄧˋㄕˋㄐㄧㄢㄨㄟˊ˙ㄉㄜㄖㄨˊ:「ㄒㄧㄢˇㄆㄛ」、「ㄒㄧㄢˇㄉㄠˋ」、「ㄒㄧㄢˇㄧㄠˋ」、「ㄊㄧㄢㄒㄧㄢˇ」。
  4. ㄒㄧㄝˊㄜˋ˙ㄉㄜㄏㄣˇㄉㄨˊ˙ㄉㄜㄖㄨˊ:「ㄧㄣㄒㄧㄢˇ」、「ㄒㄧㄢˇㄓㄚˋ」、「ㄐㄧㄢㄒㄧㄢˇ」。
  5. ㄐㄧㄏㄨㄔㄚㄧˋㄉㄧㄢˇㄖㄨˊ:「ㄒㄧㄢˇㄕㄥˋ」、「ㄒㄧㄢˇㄗㄠㄅㄨˊㄘㄜˋ」、「ㄒㄧㄢˇㄗㄠㄉㄨˊㄕㄡˇ」。
  6. ㄨˊㄈㄚˇㄩˋㄌㄧㄠˋㄨㄟˊㄏㄨㄛˋㄔㄥˊㄅㄞˋ˙ㄉㄜㄕˋㄖㄨˊ:「ㄇㄠˋㄒㄧㄢˇ」、「ㄈㄥㄒㄧ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險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ǎn
解釋:
  1. 地勢惡劣的地方。
    【例】天險、重險、無險可守
  2. 艱困、危急。
    【例】險局、險象環生、脫離險境
  3. 無法預料安危成敗的事。
    【例】冒險、風險、鋌而走險
  4. 保險的略稱。
    【例】壽險、火險、車險
  5. 邪惡狠毒、陰沉難測。
    【例】陰險、奸險
  6. 幾乎、差一點。
    【例】險遭毒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ǎn
解釋:
[名]
1.地勢險惡的要塞。如:「天險」、「重險」、「無險可守」。《孟子.公孫丑下》:「固國不以山谿之險。」唐.杜甫〈上白帝城〉詩:「公孫初恃險,躍馬意何長。」
2.無法預料安危成敗的事或可能。如:「冒險」、「風險很大」、「鋌而走險」。《禮記.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3.保險的簡稱。參見「保險」條。如:「壽險」、「火險」、「長期照護險」、「第三人責任險」。
[形]
1.地勢艱危的。如:「險道」、「險坡」。唐.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詩:「同時輩流多上道,天路幽險難追攀。」
2.危急。如:「險局」、「險象環生」、「脫離險境」。
3.邪惡狠毒、陰沉難測。如:「險詐」、「陰險」、「奸險」。《三國志.卷五○.吳書.妃嬪傳.吳主權潘夫人》:「性險妒容媚,自始至卒,譖害袁夫人等甚眾。」
[副]
幾乎、差一點。如:「險勝」、「險遭毒手」、「險被活埋」。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眼底空留意,尋思起就裡,險化做望夫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iá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不安全的。
  2. [[副] ] 差一點、幾乎。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