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吐蕃 - 教育百科
ˇ
  • 漢語拼音 tǔ fā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ǔ fān
解釋:
  1. 唐代分布在大陸地區青藏高原的少數民族,即現今的藏族。唐初併吞諸羌,雄霸一方,是唐朝主要的邊患。唐先後以文成、金城二位公主和親,除鞏固彼此關係,也帶動雙方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例】唐朝貞觀年間,文成公主下嫁吐蕃君長,中國文化及佛教開始傳入西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吐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ǔ fān
解釋:
唐代時,中國西方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於大陸地區青康藏高原。主要以農牧業為生,並有冶鐵、毛織等手工業。信奉佛教。為唐代西方的主要外患。唐代文成、金城二公主先後與吐蕃贊普聯姻,促進了唐、蕃間的經濟與文化交流。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吐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