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搥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ㄑㄧㄠㄉㄚˇㄖㄨˊ:「ㄔㄨㄟˊㄅㄟˋ」、「ㄔㄨㄟˊㄒㄩㄥㄉㄨㄣˋㄗ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搥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uí
解釋:
  1. 敲打。通「捶」。
    【例】搥背、搥胸頓足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uí
解釋:
[動]
敲打。同「捶」。如:「搥背」、「搥胸頓足」。《南史.卷七七.恩倖傳.茹法亮傳》:「近聞王洪範與趙越常、徐僧亮、萬靈會共語,皆攘袂搥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敲打。同「捶」。如:「搥背」、「搥胸頓足」。《字彙.手部》:「搥,擊也。」《南史.卷七七.恩倖列傳.茹法亮》:「近聞王洪範與趙越常、徐僧亮、萬靈會共語,皆攘袂搥床。」元.薩都拉〈過嶺至崇安方命棹之建溪〉詩:「萬古搥地雷,三峽瀉泙湃。」

2. 棒槌。《後漢書.卷八○.文苑列傳下.禰衡》:「衡方為漁陽參撾。」唐.李賢.注:「參及撾並擊鼓杖也。」《醒世恆言.卷五.大樹坡義虎送親》:「心頭猶如幾百個榔搥打著,急問其故。」

注音: ㄔㄨㄟ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搥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