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同袍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tóng páo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óng páo
解釋:
  1. 本指共穿一件衣服。後引申為軍人之間的互稱。
    【例】數年的軍旅生活,最讓我懷念的就是同袍間深厚的情誼。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同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óng páo
解釋:
1.袍,外衣。「同袍」指共穿一件衣服。語出《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後作為軍人間的互稱。如:「這位是我的同袍,我們的感情就像親兄弟一般。」明.孫仁孺《東郭記》第二四齣:「君家朋友何須道,翻騰雲雨都常套,抵多少白首相知,按劍同袍。」
2.夫妻間的互稱。《文選.古詩十九首.凜凜歲云暮》:「錦衾遺洛浦,同袍與我違。」
3.泛稱朋友、同年。唐.許渾〈曉發天井關寄李師晦〉詩:「逢秋正多感,萬里別同袍。」《警世通言.卷一一.蘇知縣羅衫再合》:「高知縣傍觀,未免同袍之情,甚不過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同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