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見天日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jiàn tiān r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àn tiān rì
解釋:
1.見到光線。如:「連續霧霾,不見天日!」
2.看到青天和陽光。比喻脫離苦難或雪洗沉冤。如:「重見天日」。《舊唐書.卷五一.后妃列傳上.中宗韋庶人》:「帝在房州時,常謂后曰:『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清.魏源《聖武記.卷七.雍正西南夷改流記上》:「土司一取子婦,則土民三載不敢昏。土民有罪被殺,其親族尚出墊刀數十金,終身無見天日之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見天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