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坦蕩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ǎn dà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坦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ǎn dàng |
解釋:
1.坦直曠蕩。形容人胸襟光明坦直。南朝梁.沈約〈懷舊詩.傷王諶〉:「長史體閒任,坦蕩無外求。」也作「坦蕩蕩」。 2.坦率放蕩。形容人率性而為。《晉書.卷四九.阮籍傳》:「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其外坦蕩而內淳至,皆此類也。」唐.李頎〈送陳章甫〉詩:「陳侯立身何坦蕩,虯鬚虎眉仍大顙。」 3.平坦寬闊。唐.高駢〈過天威徑〉詩:「歸路嶮巇今坦蕩,一條千里直如弦。」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坦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