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寇克諾,伯利士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Kochno, Boris (1904-)
作者: 江映碧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他生於莫斯科,俄裔法籍作家與編劇家,筆名為「Sobeka」,狄亞格烈夫的朋友,1923年加入俄羅斯舞團為舞團編劇,作品包括《麻煩》(Les Facheux, 24)、《微風與花》(Zephire et Flore, 1925)、《水手》(Les Matelots, 1925)、《牧歌》(La Pastorale, 1926)、《小母貓》(La Chatte, 1927)、《歌頌》(Ode, 1928)、《乞討的神》(The Gods Go a-Begging, 1928)、《舞會》(Le Bal, 1929)、《浪子》(Prodigal, 1929)。1932年為蒙地卡羅俄羅斯芭蕾舞團的藝術顧問,亦開始為該舞團寫劇本,像馬辛的《柯堤龍》(Cotillon, 1932)、《孩子們的遊戲》(Jeux d`enfants, 1932)與培堤的《街頭藝人》(Les forains, 1945)、《朱彼得的愛情》(Les Amours de Jupiter, 1946)、《白色的舞會》(Le Bal des blanchisseuses, 1946)與《巴黎》(Paris, 1964)都是由寇克諾編劇,1933年與巴蘭欽共創Les Ballets舞團,1945年與羅藍.培堤共創香舍里榭芭蕾舞團(Ballets des Champs-Elysées),除了編劇與經營舞團,寇克諾也出版了幾本有關芭蕾的書,例如:《芭蕾舞劇》(Le Ballet, 1954)與《狄亞格烈夫與俄羅斯舞團》(Diaghilev et Les Ballets Russes, 1970)。
參照:
Lincoln Kirstein《Dance》, 1938、Horst Koegl《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y Clarke & Clement Crisp《Ballet An Illustrated Histiry》1973.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寇克諾,伯利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