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胡桃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hú táo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ú táo
解釋:
  1. 植物名。胡桃科胡桃屬,落葉喬木。原產美洲、歐洲及亞洲西南部。早年由西域傳入中國,果實如桃,故稱為「胡桃」。樹高可達三十公尺,羽狀複葉,花呈黃綠色,果實為核果,核內種子可食,含脂量高,是常見的乾果。樹幹可製家具、槍托及鑲板,樹皮可提煉染料。
    【例】胡桃的果實可食,經常用於蛋糕、餅乾等的製造上。 △核桃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胡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ú táo
解釋:
植物名。胡桃科胡桃屬,落葉喬木。原產中國大陸新疆至亞洲中南部及西南部。早年由西域傳入中國,核果如桃,故稱為「胡桃」。樹高可達三十公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三至九枚。雄柔荑花序下垂,雌花序直立,較短,花黃綠色。核果近圓形,種仁可食,含脂量高,是常見的乾果。木材用製家具、槍托及鑲板,樹皮可提煉染料。也稱為「核桃」。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胡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