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吞舟之魚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tūn zhōu zhī y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ūn zhōu zhī yú
解釋:
  1. 能吞下船隻的大魚。比喻犯了大罪的人。語出《莊子.庚桑楚》。
    【例】今日律法對吞舟之魚尚有遺漏,一般小小的竊賊捉不到又算得了什麼呢? △網漏吞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吞舟之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ūn zhōu zhī yú
解釋:
能吞舟的大魚。語出《莊子.庚桑楚》:「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蟻能苦之。」後比喻犯大罪的人。《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序》:「漢興,破觚而為圜,斲雕而為朴,網漏於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於姦,黎民艾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吞舟之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