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囤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ㄨㄟˊ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7
  • 漢語拼音 [一]dùn[二]tú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ùn
解釋:
  1. 用竹篾、荊柳條、稻草等編成或用竹席所圍成的盛糧器具。
    【例】米囤、麥囤
注音:
漢語拼音: tún
解釋:
  1. 積聚儲存。
    【例】囤貨、囤糧、囤積居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ùn
解釋:
[名]
用竹篾、荊柳條、稻草等編成或用竹蓆所圍成的盛糧器具。如:「米囤」、「麥囤」。唐.貫休〈山居〉詩二四首之一七:「且為小囤盛紅粟,別有珍禽勝白鷗。」《老殘遊記》第一四回:「囤子裡的散糧被亂人搶了一個精光,只有潑灑在地上的,掃了掃,還有兩三擔糧食。」
注音:
漢語拼音: tún
解釋:
[動]
積聚、儲存。如:「囤貨」、「囤糧」、「囤積居奇」。《儒林外史》第二一回:「牛老把囤下來的幾石糧食變賣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ú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儲存、積聚。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