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剉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ㄉㄠ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cuò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uò
解釋:
  1. 斬、砍。
    【例】剉絲
  2. 磨削。
    【例】剉平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uò
解釋:
[動]
1.折傷。《說文解字.刀部》:「剉,折傷也。」《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成則毀,大則衰,廉則剉。」
2.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剉諸薦以為馬草。」《魏書.卷一五.昭成子孫傳.秦王翰傳》:「收議害觚者高霸、程同等,皆夷五族,以大刃剉殺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ò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砍。用刀斧劈。
同義詞: 刜、刐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