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無能說 - 教育百科
教 | |
育 | |
無 | |
能 | |
說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Theory of Educational Powerlessness |
作者: | 詹棟樑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較早提出教育無能說的是英國人類學家高爾頓(Francis Galton, 1822~1911)。他從遺傳的觀點認為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如文豪、詩人、科學家和藝術家,都因得自上一代不平凡的遺傳,所以能有特殊的成就。 遺傳論建立以後,認為人的心性和身體,或者各種稟賦,都是得自先天,一切都是命定的,後天的能力沒有辦法改變它。這種命定論的抬頭,使可教育性的價值地降低,於是就有教育無能說的論調出現。這種論調出現以後,使人對教育的功能感到懷疑,懷疑到底教育能使人有多大的改變?教育的施為有多大的成效? 教育無能說的理論基礎是可塑性的有限性。而且主張教育悲觀論者,大部分也持教育無能說。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育無能說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