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明王有三懼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鍠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明王有三懼」語出〔韓詩外傳‧卷七〕;說明智的君王有三種憂懼:一是怕居高位,而不能聽到自己的過失;二是怕自己因得意而變得驕傲;三是怕自己聽到了天下最高明的道理卻無法實踐。越王勾踐滅吳,兼併南夷,建立霸業,通令諸大夫說:「發現我有過失卻不告訴我的人,要受最重的刑罰。」這是居高位而不怕聽自己過失的例子。晉文公打敗楚國,卻顯得憂慮,並說:「我聽說能打勝仗而仍維持國家安定的,只有聖人做得到;而用詐術取勝的,沒有不危害國家的。所以我感到憂慮。」這是得意時不驕傲的君主。齊桓公得到管仲、隰朋的輔佐,治理國家,桓公說:「我得兩位先生的協助,更能洞察事務、分辨道理,我不敢獨斷獨行,把他們進薦給祖先,讓他們輔佐我治國。」這是怕自己聽到最高明的道理而不實行的君主。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明王有三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