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猲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ㄑㄩㄢˇ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hèxiē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ē
解釋:
[名]
猲獢:一種短嘴的獵狗。《爾雅.釋畜》:「(犬)長喙,獫;短喙,猲獢。」宋.邢昺.疏:「犬長口者名獫,短口者名猲獢。」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恐懼、害怕。《戰國策.秦策一》:「秦雖欲深入,則狼顧,恐韓、魏之議其後也。是故恫疑虛猲,高躍而不敢進。」
2.威嚇、恐嚇。《漢書.卷一五.王子侯表上》:「坐縛家吏恐猲受賕,棄市。」唐.顏師古.注:「猲謂以威力脅人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