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樂時光劇 - 教育百科
歡 | |
樂 | |
時 | |
光 | |
劇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Nibhatkin |
作者: | 許愫敉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劇名。緬甸的歡樂時光劇,與歐洲神蹟劇類似,而且皆流行於中世紀時期。它是由滿月節(Wezak)佛教徒遶境以及其他慶祝活動發展而來,約終止於1750年。劇中,英雄身邊的小丑侍從是個逗趣人物,他戲謔公主的侍女,這對活寶嘲諷觀眾與另外的演員。1717年,緬甸被暹邏(今泰國)征服後,此劇深受影響,結果導致《歡樂時光劇》像日本能劇(Noh)一樣,溶入其他形式當中。十八世紀末葉,緬甸舞劇幾乎與西洋的板球和足球一樣重要,但後來卻淪入普威(pwe,市集);雖然古代節慶依然持續,然而已遠離大城鎮。 |
|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歡樂時光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