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威十進位分類法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ù wēi shí jìn wèi fēn lèi fǎ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杜威十進位分類法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ù wēi shí jìn wèi fēn lèi fǎ |
解釋:
一種將知識分類的方法。為西元一八七六年美國圖書館學者杜威所創,故以名之。此分類法將知識分成十六類,包括(0)總類、(1)哲學類、(2)宗教類、(3)社會科學類、(4)語言類、(5)自類科學類、(6)應用科學類、(7)藝術類、(8)文學類、(9)歷史類。每一大類下再以十進位的方法分小類,相同的數字賦予相同的意義,以此類推。如:「杜威十進位分類法對圖書的分類上架十分有利,故廣為世界各國採用。」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杜威十進位分類法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