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檑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ㄇㄨˋ
  • 部首外筆畫 13
  • 總筆畫 17
  • 漢語拼音 lé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éi
解釋:
[名]
古代用於防衛的一種圓柱形大木頭,作戰時從高處推下攻擊敵人,俗稱為「滾木」。《資治通鑑.卷二五二.唐紀六十八.懿宗咸通十一年》:「立戰棚,具砲檑,造器備。」元.胡三省.注:「檑,檑木也。自城上下之以壓敵。」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一種古代用於防衛之圓柱形巨木,作戰時從高處推下攻擊敵人,俗稱為「滾木」。《集韻.平聲.灰韻》:「檑,木名。」《資治通鑑.卷二五二.唐紀六十八.懿宗咸通十一年》:「立戰棚,具砲檑,造器備。」元.胡三省.注:「檑,檑木也。自城上下之以壓敵。」《三國志平話》卷上:「見城上檑木砲石極廣,拽起吊橋,放下棧板。」《水滸傳》第一七回:「三重關上,擺著檑木砲石硬弩強弓,苦竹鎗密密的攢著。」

注音: ㄌㄟ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檑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