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沒骨 - 教育百科
ˋ
ˇ
  • 漢語拼音 mò gǔ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ò gǔ
解釋:
一種國畫畫法。為不用線條勾勒,直接用彩筆繪象的畫法。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沒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鍠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沒骨為國畫畫法之一。繪畫時,用筆直接著色構形,不畫輪廓線條;或先以淡墨勾勒輪廓,而著色時將線條完全掩蓋隱沒。沒骨畫法相傳為南朝梁張僧繇所創,主要用於沒骨青綠山水。北宋徐崇嗣創沒骨花卉,成為花鳥畫重要流派之一。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沒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