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瀲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àn
解釋:
  1. 水滿溢而波動的樣子。
    【例】波光瀲灩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àn
解釋:
[名]
水邊。《文選.潘岳.西征賦》:「華蓮爛於淥沼,青蕃蔚乎翠瀲。」
[形]
水滿溢而波動的樣子。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二首之二:「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波際、水際。晉.潘岳〈西徵賦〉:「華蓮爛於淥沼,青蕃蔚乎翠瀲。」唐.孟郊〈浮石亭〉詩:「翠瀲遞明滅,清潀瀉攲危。」

2. 浮動。晉.郭璞〈江賦〉:「或泛瀲於潮波,或混淪乎泥沙。」

3. 「瀲灩」:

⑴ 波光閃耀。晉.木華〈海賦〉:「浟浟瀲灩,浮天無岸。」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二首之二:「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⑵ 光影閃耀。宋.蘇軾〈中秋月寄子由〉詩三首之一:「慇勤去年月,瀲灩古城東。」清.宗渭〈中秋同鹿州圯授天行紫英業師坐月〉詩:「銀河瀲灩碧雲鮮,徒倚柴門月正圓。」

注音: ㄌㄧ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瀲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