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囟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ìn
解釋:
  1. 腦蓋的會合處。
    【例】囟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ìn
解釋:
參見「囟門」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ì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剛出生嬰兒因臚骨尚未成熟密合,所以可看到腦部血管跳動,這個頭頂前部的地方叫做「囟」。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腦門,位於頭頂前部中央。《說文解字.囟部》:「囟,頭會腦蓋也。」《禮記.內則》「男角女羈。」漢.鄭玄.注:「夾囟曰角。」唐.孔穎達.疏:「囟曰角者,囟是首腦之上縫。」

2. 「囟門」:初生嬰兒之頭頂前部。因顱骨尚未成熟癒合,故可看到腦部血管之跳動。

注音: ㄒㄧ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囟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