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龐德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páng dé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áng dé
解釋:
1.人名。(Roscoe Pound, 西元1870~1964)美國法學家、植物學家。曾獲植物學博士學位。曾發現一種稀有真菌,後來被命名為「羅斯寇.龐德菌」。任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二十年,影響美國法界極為深遠。以鼓吹「社會法學」、提倡「社會利益說」聞名於世。著有《法律哲學導論》、《法律史釋義》、《法律與道德》等書。
2.人名。(Ezra Pound, 西元1885~1972)美國詩人,意象主義運動的先驅。倡導「求新」的創作,創辦刊物,指導新進,名重一時。著有詩集《人物》、《狂歡》、批評文集《傳奇文學的精神》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龐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